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解码三国英雄 » 第六章 智者无惑

第六章 智者无惑

(3/4)解码三国英雄 / 不言语

扬子龙一身都是胆。你说子龙怨不怨,有没有忧愁?

对于这样一位忠诚、骁勇善战的功劳显赫的将军,刘备为什么不能公正地对待呢?为什么还要慎用其才呢?

刘备除了没有授予赵云正牌将军的封号外,也几乎没有让赵云单独行动,更不说让赵云去行使封疆大吏的职权了。有了荆州,关羽都襄阳,有了汉中,魏延任太守。张飞先是宜都太守,后死阆中太守,领司隶校尉,有职有权。马超在刘备为汉中王时也受任领凉州牧。赵云终其一生也没有如此显赫的经历。

再说刘禅对待赵云的态度。赵云生前,刘禅也没有特别关照过赵云,赵云死后,刘禅连一个谥号都吝啬得迟迟不封,后经姜维等人反复建议,刘禅才不情不愿地追谥顺平侯。对于这样一位忠诚,一位骁勇善战、功勋显赫的将军,刘备父子为什么还要慎用其才、提防其变呢?据我看来这与诸葛亮有关。因为,诸葛亮对赵云太好了。

诸葛亮是怎样对待赵云的呢?

一是有点偏袒赵云,有两件事作说明。

一件事是在占领荆州后,刘备征战桂阳,赵云和张飞都想去。孔明说终是子龙先应,只叫子龙去。张飞不服,定要去取。孔明叫拈阄,拈着的便去,又是子龙拈着。张飞有点沉不住气了,愤怒地说,我并不要人相帮,只独领三千军去,稳取城池。赵云说,某也只领三千军去,如不得城,愿受军令。孔明大喜,责了军令状,选三千精兵,付赵云去。张飞不服,玄德喝退。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孔明偏袒赵云呢?一是从孔明的言语之中可以看出。先是说终是子龙先应之叫子龙去。后是拈到阄后,孔明大喜,赵云拈到阄值得大喜吗?那张飞并没有拈到阄,会怎样想呢?难怪张飞不服。有人说,阄是孔明做的,有猫腻。

如果大家认为这件事情不能说明孔明偏袒赵云,那么,马谡失街亭后,赵云带的部队只是没有受到多少损失,孔明就认为赵云有功劳。先是出门迎接,后是予以重奖,闹得赵云都不自在。这里明显地表明孔明对赵云的偏袒。

二是过分地亲近赵云。

诸葛亮每一次外出,总是爱带上赵云。周瑜死后,孔明去东吴吊唁,带上赵云同去。赤壁之战,当孔明要离开东吴时,吩咐刘备,到时让赵云来迎接他。这些都是有意亲近,总有点特别的情味在里面。

三是特别属意赵云。

刘备东吴娶亲时,孔明安排赵云随行,让赵云跟着刘备在东吴出尽风头。陪刘备去东吴娶亲按理还有关羽、张飞选择,如果说,张飞有点莽撞,可以带上关羽。赤壁之战,刘备与周瑜见面,就是带上关羽。不过要说明的是这节故事《三国志》没有记载,也许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杜撰的。

孔明对赵云太好,这与刘备父子对赵云的态度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孤立地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如果联系起来看,就觉得有点不同寻常的味道。把一连串的名单排列起来,你就可以看出端倪。

先是赵云。孔明对其有点偏袒与偏爱。。。。

再是马谡。孔明对其关系更特别。马谡甚至与孔明以父子相称。把孔明当做父亲。

然后是蒋琬。当年刘备视察工作时,原本是要以失职罪处死蒋琬的,后因孔明替其求情,刘备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又后来;刘备逝世了,孔明重用蒋琬。后来诸葛亮逝世了,诸葛亮秘密建议刘禅,让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职权。

然后是费祎。费祎和孔明的关系更特别。是孔明重点栽培的对象,安排接替蒋琬。

最后是姜维。一个从魏国找来的关门弟子。继费祎之后掌握蜀国大权。

把这一连串的人物排列起来,就可以看出孔明别有用心。一生长于识人的枭雄刘备不可能没有察觉。如果刘备对孔明所作的一切没有察觉的话,在得了益州以后,刘备还会把孔明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吗?这几乎是把孔明看起来了。如果没有察觉的话,刘备在托孤时,还在朝廷之外安排一个李严吗?如果刘备没有察觉,不会在托孤对孔明说,如果刘禅扶不起来,你就取而代之吧。而且这话是当着在场的文武百官的面说的,其一是让文武百官见证孔明当面说的话,以便日后监视孔明的言行。孔明一旦篡权,总会有人会起来反抗。

当然,赵云没有这样的想法,刘备只是提防赵云。因为诸葛亮与赵云走得太近,对赵云太好,好得令刘备担心,刘备只好以提防赵云来控制孔明。你说,赵云怨不怨,但赵云绝不以此为怨,也不以此为忧。我们在前面讲过,因为,赵云是一个不惑的智者。一个不惑的智者,一定是一个不忧的仁者,既然是仁者,孔子说,“苟至于仁,无恶也。”如果立志做一个仁者,就不会做坏事。孔子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求得生命而损害仁,而应为做到仁献出生命。一个仁者为了仁连生命都不足可惜,何况仅仅是受到一点点不公允的待遇呢?所以,赵云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刘备父子。赵云心平气和地对待刘备父子不仅仅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而是“仁者安之,智者利之。”的修养。一个没有忧愁的仁者会安心地去做有仁德的事,一个无惑的智者善于做有利于仁德的事。所以,当刘备托孤时对赵云只说了句话,希望我死以后,看在我俩多年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