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解码三国英雄 » 第四节 读书人为自己树碑立传

第四节 读书人为自己树碑立传

(2/4)解码三国英雄 / 不言语

告诉我们,统治者应该力求更多的读书人辅佐,只有得到更多的读书人辅佐,才能不断地开疆拓土。

后来庞统走了,法正也走了,孔明也失去了信用。刘备又因此丢了荆州,而且益州也危险,这是进一步警戒统治者,不要因为事业成功了,就看不起读书人,就想甩掉读书人,自己单独干是成不了事的。不但成不了事,反而得到的都会失去。

后来,刘备走了,刘禅是名义上的继承者。实际上的继位者是孔明,孔明这个读书人因为刘备走了,瞧不上新来的统治者,就撇开了统治者,单独干,结果怎么样?尽管天下人都认为孔明是最优秀的读书人,但就是这个最优秀的读书人,因瞧不起新来的统治者,要单独干,结果六出祁山,没有一次不是失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读书人不管多么优秀,终究只是个读书人,离开了统治者的支撑,也终究是一事无成。不但是一事无成,还会搭上卿卿性命。孔明这个读书人,年仅五十四岁,累死在北伐中原的指挥所里。这就是警告读书人,不要以为多读了几年书,就目中无人,这样会死得更惨!

以上如果你以为是我瞎掰的,那么你就去认真通读《三国演义》吧!

现在讲第二个问题,名人读文艺创作。

伟人说,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期间有一种“三突出”文艺创作理论,叫做“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文化巨匠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起来的角色。

为什么要把以上三种关于创作的言论放在一起呢?这是因为以上言论正好体现了《三国演义》的创作风格。似乎是《三国演义》就是遵循以上创作原则而创作的。只是历史太不搭界了!要不人们真的会这样认为,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的讲话包括两个方面,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是政治标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是艺术标准。

期间时兴起的“三突出”创作原则是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体补充。

鲁迅先生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用一个人的等言论是对“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的艺术标准的具体补充。

下面将《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与以上创作原则作一个联系比较,看看其间到底有怎样的奥秘能联系在一起。

先从关于文艺创作的政治标准说起。

说,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期间,“三突出”的创作原则说,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汉献帝、董卓、曹操、袁绍、吕布、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在这些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正面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等。曹操、董卓等是反面人物,是《三国演义》用来抨击的对象,是用来作陪衬的人物。在以上正面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英雄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法正、孙坚、孙策、孙权、周瑜等。在这些英雄人物中,《三国演义》突出的是主要英雄人物,如刘备、孔明、关羽等。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是具体体现文艺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原则。对于这一点,《三国演义》表现得更充分,如《三国演义》塑造的主要英雄人物刘备与孔明,意在宣传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意在宣传忠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以刘备为正统就是因为刘备的姓刘,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也姓刘。告诉人们只有姓刘才有资质继承大业。尽管当时的刘备已沦落为平民,靠织席贩履为生,与汉高祖刘邦是八辈子也挨不着边的关系。但《三国演义》的作者还煞有介事搬出皇家族谱进行排辈,最后还推出刘备是时当朝皇帝的皇叔,这一切意在告诫天下,刘备是皇家血统,有资格继承大统,而孔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忠臣榜样来宣传的。告诉天下,当官为臣,要向孔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流芳百世。

而曹操呢,是当做反面人物来宣传的,是奸臣,是逆贼。他篡夺了刘氏汉家的天下。他的行径是大逆不道的,为了突出曹操的大逆不道,《三国演义》编排了很多故事。如曹阿瞒许田打围。在这次许田围猎中,曹操纵马直出,遮住天子之前,以迎众官高呼“万岁”的呼声,众官见此都大惊失色,不是刘备制止关羽,关羽要乘机杀了曹操,认为曹操“欺君罔上”。这些故事通过《三国演义》的传播,曹操的奸臣形象家喻户晓了。

曹操在当时看来于国家、于民族是有贡献的。就这样评价过,曹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汉末豪强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地区,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他还说,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绎,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就因为曹操不姓刘,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不同,被斥之为奸雄,被斥之为逆贼,为千夫所指,万世唾弃。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