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解码三国英雄 » 第三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第三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2/3)解码三国英雄 / 不言语

想作征西将军呢?因为东汉开国,只封了四位征西将军,由此说明征西将军是一个难得的封号。由此可见曹操对功名的渴望。然后是去世以后在墓前树一块墓碑,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以此青史留名。这就是曹操人生追求的志向(此其志也)。

3,曹操人生的第三个志向就是甘当周公。

曹操有一句名诗,叫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歌以咏志”的角度看,这句诗明白无误得表达了曹操的心声。这一志向,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简述了这段人生经历。先是招募义军征讨董卓,在征讨董卓的过程中,本可多招一些义军,扩大队伍,自己却经常主动裁员。为什么要裁员呢?是担心士兵多了,队伍强大了,会使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会使自己与更强大的对手产生抗争,会由此带来更大的祸患。在汴水与董卓部下徐荣交战时,也只有几千人,失败后到扬州募兵,也只招募有三千人。不是招募不到士兵,只是自己人生的志向有限,不想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

后是占领兖州,剿灭黄巾起义军,只是收降、改造了三十多万青州起义军。

接着回忆了剿灭袁术的过程。袁术想篡位,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不敢向天下公布,用袁术自己的话说就是“曹公尚在,未可也”,意思就是有曹操在,不便这样做。后来,曹操擒获了袁术的四员大将,收编了其大部分部队,致使袁术土崩瓦解,后发病而亡。

继而是征讨袁绍。当时的情形是袁强曹弱,天下向袁的多。官渡之战,战事未开,曹操内部就人心浮动,有一部分官员与袁绍私下里还有书信往来。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曹操说自己为了国家,不考虑个人安危,抱着“以义灭身,足垂于后”的想法,不惜与袁绍决战,有幸战胜了袁绍,后又灭掉了他的两个儿子,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最后是征战荆州,刘表病逝,其儿子刘琮率荆州归降,于是平定了大半个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由此,曹操认为自己身为一国宰相,作为臣子的尊贵已达到极限,也超过了他自己当初的人生志向。其潜台词就是自己已得到了作为人臣应得到的一切,平生再没有什么遗憾了,也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由此,曹操是不是没有什么追求了呢?

(二),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主要阐明了自己的心迹---“太上有立德”。

曹操身为一国宰相后认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以极,意望已过矣”,就停止了向前进,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曹操为什么没有继续前进呢?这正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对曹操产生了文化自律。《让县自明本志令》后一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讲过,曹操的理想是止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止于推翻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混乱局面,继续维护刘氏汉家的封建统治。所以,当汉献帝一次次想利用皇妃、皇后等保皇势力想致曹操于死地时,曹操也没有废汉献帝自立。起先,汉献帝想依靠国舅董承的力量铲除曹操时,曹操也只是想废掉汉献帝而选贤者立之。就是这一温和的方案也止于程昱的献计。程昱说,“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议,仍尊刘协为帝(《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后来,汉献帝又利用皇后伏氏家族的力量想废除曹操,曹操也只是废除了伏氏家族,并鸩杀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孩子,也没有废除汉献帝(《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曹操不但没有废除汉献帝,反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大女儿在废除伏皇后册立为正宫皇后,三女儿由于年龄小聘为贵人,待嫁闺中。这些《三国志.武帝》都有记载。

曹操为什么能一次次容忍汉献帝的铤而走险呢?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反复说明,概括一点,就是曹操“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之后,追求的再也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太上有立德”,而是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在曹操所处的年代,要做到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就得按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来要求自己。具体来说,就是对刘氏汉家不得有二心。为了表明这一点,曹操以现实为例,表白了对刘氏汉家的忠诚。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表白,“假使国家没有孤,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于这一点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曹操在世时,曹操自己没有称帝,所以没有人敢称帝。袁术想称帝,也畏惧曹操,不敢公开表露。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了,刘备尽管说扭扭捏捏,却也还是迫不及待地做了蜀汉皇帝,孙权也在东吴穿起了黄袍。国家由此四分五裂。曹操在世时,刘备、孙权尽管有野心,但在公开场合也不得不高喊匡扶汉室。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这样写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曹操担心世人因自己力量强盛,又不信天命,被人误解,或者被人妄加揣测,以致曹操对此也常常不能忘怀。

曹操为了保持自己忠于汉室的志向,常常以古代先贤鞭策自己。齐桓公、晋文公以自己强大的国家来敬奉弱小的周朝,是曹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