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6

(1/1)八零年代青山绿水 / 甜饼


“啥,还有秋小麦?”司大娘还是第一回听说,以前只知道春小麦和冬小麦,分南北不同的地方种植。没听说还有秋小麦的,如果是真的,那敢情好,一年收两季谁不愿意。

司爱华一听激动的饭都不吃了,“人家大教授说的,肯定是真的,这秋小麦的种子,咱们上哪儿买。”

上哪儿买,当然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系统里的小麦种子,也分好多种。其中秋小麦的时间正好能和旱绿稻接上,而且也不挑土壤。

“到时候咱们跟教授买,这也是新品种,咱们算是帮他实验,说是只收成本价。”

“人家那么大一教授,心里还总掂记着我们农民,过年给人家寄点东西去,礼轻情义重,不能叫人家觉得我们不懂礼数。”司大娘单方面拍板,任何人不许反驳。

司雨侬也没敢反驳,又提出她的想法,“咱们家的生菜怎么样了,面包店那边要的多吗?”

这是家里水稻收割之后,她提出来的,建几个大棚,维持住温度,没准能让生菜多长几个月。要是冬天能有鲜嫩嫩的生菜,就是再提高一点价格,恐怕也有人要。

所以在别人家收了稻子,交完农业税,都窝在家里打牌打发时间的时候,司爱华又吭哧吭哧跑到县里根据女儿所说的,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回来。硬生生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按女儿的比划,盖起五座大棚,把生菜都给罩了进去。

不过,有关大棚的设计还有教程,倒不是司雨侬提供的,这回真的是夏教授提供的。现在就已经有了大棚的技术,只是还没有到推广的阶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贵,农民根本掏不起这个钱。

“不知道这钱花的值不值,太贵了。”司爱华叹气,家里四个大男人,村里还零星有关系好的人来帮忙,就这样也忙活了快二个月。赶在月初的时候,刚刚好搭起来。

人力就不说了,五座大棚的钱,加一块用了差不多三百块,积蓄一下子去了一半。司爱华都不敢跟人说,不然肯定得被村里的老人骂败家子。

司雨侬倒觉得这个钱花的太值了,“只要有用,明年咱们再搭几个,种点稀罕的水果或是蔬菜。水果蔬菜当季的便宜,但是反季节,肯定能卖得上价。”

这个时候的大棚为什么贵,因为象钢架一类的材料,都是加工品,这个年代的特点,就是加工品特别贵。不仅贵,还是紧俏物资,是司爱华买了好烟到处托关系,才买到的。中间不知道倒了多少手,当然贵。

司雨侬甚至知道这年代不少人是倒腾钢材发财的,可是只能想一想,她爹不是在外头跑生意的料,她的关注点也只能是种树。就算她知道再多发家致富的门路,也只能走最难的那一条。

就象现在,花堪称天价的价格,搭建大棚。

“该花的钱就花,人家教授能不比我们明白。今天早上还摘了一筐子生菜背过去,人家现在不卖手抓饼,专门卖生菜,生意好的很。”

司大娘没事就上山看看大棚里的生菜,长的青翠娇嫩,看着就惹人喜欢。有了保温的大棚,原本应该抽苔开花然后谢掉的生菜,竟然又继续长出叶子,味道也和以前一样,半点不差。

手抓饼的生意,如司雨侬所料,被人看到商机,出了仿品。推着板车出来,没有店面,成本也低,卖得比面包店家的便宜,很快抢占了大部分市场。

但缺了酱汁和生菜,吃过几回,条件好的人,就不再贪这个便宜,仍然愿意去面包店家里吃。有些聪明人,就让自家人去买生菜,这样味道就能无限接近。只是买了生菜成本立刻上来,以几番调价后,小小一个县城,关于手抓饼也有了梯队。

第一梯队是面包店家里,用料足东西正宗,堪称豪华版,是条件相对较好人家的选择。

第二梯队是加了生菜,用心调制自家的秘制酱汁,变着花样将里头的内容推阵出新,用心追赶之下,虽然成本上升,但仍然比面包店家里要低一线的高仿版。

最下头的第三梯队,就是不放生菜,也只用最便宜的辣椒酱的低配版。价格最便宜的低配版,抢走了最多的生意。

而且一样小吃如果在短时间内铺开,打价格战的同时,也会让顾客快速从喜欢到麻木最后到腻味。大大减少了这样小吃的流行寿命,最终过半做这门生意的人,赚不到钱只能离场。

这么一来,面包店手抓饼的生意自然是少了许多,再加上天气转冷,面包店干脆只将手抓饼当作季节性小吃,暂停之后专心做他的面包和蛋糕。

但生菜这一项,却被老板做出甜头来,他联络了不少机关食堂,每天往他们食堂里送生菜。所以现在,听说冬天不会断档,面包店老板狠不得比司家人还要高兴。纯粹是一倒一卖,送货收钱,简直不要太爽。

当然,此举却被系统视为人类的狡猾。司雨侬据理力争,并且追问,“如果温度能一直保持,难道能一直长下去。”

系统不情不愿的“嗯”了一声。

司雨侬不满了,“嗯个什么啊,还真能一直长下去啊。”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