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6

(1/1)男主貌美如花 / 紫月纱依


br /  谁知顾眉不服气,竟然辩解道:“当然不是了,我和二姐姐也背书的。”说完两个小丫头齐齐点头,节奏完全同步。

自从元琪登基,陆家的权势就步步高涨,前头陆珊的叔祖父陆励刚致仕,陆珊她爹陆昊就升官了,官居二品担任空缺多年的中书令一职,可谓是位极人臣。

除此之外,陆珊的几位兄长,官职都不算低,陆家和皇室的联姻,也说得上是错综复杂。

陆珊的堂姐陆玮嫁了靖亲王顾英,两人育有一子顾沁,刚满周岁就请封了世子。陆珊的兄长陆琮娶了嘉兴郡主顾元娘,而元琪早就下过旨,嘉兴郡主的长子可隔代继承外祖父穆亲王的王位。

因而此时的安远侯府在外人看来,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繁盛到了极致。

“小皇叔,你来得可真早。”时人论辈分都是看父系,尽管顾沁是陆玮的儿子,可他还是顾英的儿子,顾盼见了他只能叫叔。

“母妃难得回家见到诸位姨母,能不急么?”倒不是说陆玮回家不易,起码比陆珊方便多了,关键是陆家这一代的姐妹都长大了,最小的陆玖也在五年前出阁了,再要凑齐可不容易。

顾睦顾眉不知事,见到顾沁咯咯直笑,有点搞不清这到底是叔叔还是哥哥。

不过很快就有人给她们解惑了,顾真进门看到顾沁和顾盼在说话,忙招呼道:“小皇叔好,公主姐姐好。”

按照元琪最初的意思,穆亲王的位置肯定要给顾元娘的儿子,毕竟他们父女的功绩摆在那里,真是无子国除或是皇子出继,太让人寒心了,再说宫里也没有富裕的皇子可以出继。

至于是不是长子,其实不是很重要,只不过长幼有序,元琪才顺带提了句。

陆琮和顾元娘的子女缘不错,成婚多年共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陆慎生下来随了陆姓,顾元娘当时的说法是,再说长子可随母姓继承王位,也得陆琮有后才行,所以次子出生前,陆慎不能改姓。

生了陆慎之后,顾元娘又生了两个女儿才生了小儿子。按说这会儿可以给陆慎改姓了,可他小人家不干,坚持自己姓陆,让改弟弟的姓。

顾元娘顿时就懵了,在他们家,姓陆还是姓顾意义不一样的,涉及到穆亲王府世孙的人选,次子随母姓不稀奇,可王位给了弟弟不给哥哥,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陆慎那会儿还不到七岁,虽然上学了也不是很懂事,顾元娘不敢把他的话当真,只能把事情往后拖,小儿子从小只叫小名,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

一直到陆慎满了十岁,他还是坚持己见,说自己是兄长,应该随父亲的姓氏,外祖父没有儿子,要把王位传给外孙,也该是弟弟改姓才对。

顾元娘终于相信大儿子是认真的了,随后顾茂正式上了折子请封世孙,元琪亲自给满了三岁还没大名的小家伙赐名顾真。

五代同堂的安远侯府给家里老太太过寿,热闹程度自不用多说。

老太太的年纪很大了,虽然脑子还是清醒的,无奈子孙实在太多,曾孙辈勉强还能记全,玄孙辈真的就是认不完了。

当然,三位公主老太太肯定是认得的,顾盼代表陆珊发表感言,说老太太千万要保重身体,母后正在燕京筹备迁都事宜,等老祖宗百岁大寿的时候,她在燕京给她摆寿宴,还带她去登香山。

老太太闻言微微眯起双眼,她想起很多年前,比此时的顾盼还要年幼的陆珊在她跟前说过的话。

第175章 立储(上)

皇帝有意让齐国公主入朝议政, 这是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的事,而且基本上也都接受了。

从太丨祖皇帝开国算起,顾家的公主就有从政从军的先例,虽然个例不多,但也并非孤例,再多一个齐国公主,多数人都觉得很正常,个别人不太适应也只是心里犯嘀咕,绝不至于上书死谏。

许是吃准了朝臣们的这种心理, 迁都燕京之后,元琪不声不响出了个大招。

正如陆珊当初对顾盼说的那样,把皇室和朝廷机构搬到燕京不算费事, 前前后后大半年,基本也就妥了。

可恢复了燕京的地位绝不意味着遥京马上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包括朔州在内,新光复的州郡都在淮水以北, 迁都燕京倒是有利于管辖,可原先南方的州郡,距离燕京又太远了。

所以元琪下令设了陪都,就是原来的遥京,要等所有事务理顺以后才会撤销。

暂设陪都之事毫无争议, 因为的确是有这个需求,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留守遥京,这才是重中之重。

所谓留守遥京, 绝不是简单地留个人看家,而是各部官员都要配置的,基本就算是个小朝廷了。

通常来讲,这样的差事适合东宫担任,其他人不是担不起重任,就是得不到皇帝信任。

可盛宁王朝哪来的东宫,满朝文武急得都想帮皇帝夫妇求个生子符了,只是考虑到皇后娘娘的武力值,大部分人只敢在心里想想,并不敢设施罢了。

然后元琪就说了,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