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初来京城

(1/3)大明盛世之布衣风云 / 九叶刀


天刚大亮的时候,一轮红日便从层层云雾里隐隐闪现了出来,将那淡淡的光晕投射到大地。

承天门上的钟鼓激昂着悦耳的钟声,将凌晨的号角传到了宫廷内外。宫阙高墙之内,文武百官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汉白玉的石阶缓缓往宫内行去。

这是大明的紫禁城,永乐十四年开始修建,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至于此。

从承天门一直到南午门,整个皇城看去成凸字形,红墙黄瓦其间宫殿林立,远远看去星罗棋布蔚为壮观。

“上朝。”随着一声高昂的呐喊声,宫娥太监们迎着文武大臣进了华盖典。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两朝文武分列两边,永乐大帝一身龙袍,端坐在金龙宝座之上,他的身后站着两名手持羽扇的小宫娥。这两名小宫娥纤腰款款,立在那里,仿佛两棵杨柳般妖娆。

“今日早朝,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一个站在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将手中皮鞭一扬道。

静默片刻,众大臣扶手立于殿上,无人应答,过了片刻,只见大殿之上,一位身穿红色蟒袍的官员从众百官之中,站了出来,他一站出来,便双手扶在胸前,作揖道,“启奏陛下,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有本要奏。”

他的话音一落,整个大殿便沉静了下来。金龙环绕的擎天柱立于宫殿四角,支撑着高高宫阙,整个大殿无一丝声响。

金龙宝座之上,皇帝身穿金色盘领窄袖袍,袍上绣着金色盘龙,头上戴着镶有珍珠宝石的金色翼善冠,腰系玉带,足下一双粉底皂靴。

“北镇抚司,你有何事奏来?”只听殿上一个苍老带着几分威严的声音。他说话间那冠上的的两颗珍珠也微微抖动着,永乐大帝已经年事过高,颌下胡须花白,两颊消瘦,眼角皱纹满满,不过那双明亮的眼睛却始终一动不动地盯着殿下百官,冥冥之中给人一种威严和神韵。

那揖在殿下的北镇抚司匍匐在地,目光低垂,始终不敢抬头。这位北镇抚司乃是堂堂的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听命于皇帝,从三品的官职,可是在高高的皇帝面前,他不敢有任何怠慢,处处谨小慎微,生怕出错,伴君如伴虎,稍有闪失就会人头落地。

“启奏陛下,锦衣卫北镇抚司,扩充人员,待在明日于北镇抚司衙门考试招募,这是微臣拟定的锦衣卫招募人数和人员要求,还请陛下明示。”他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一个金黄色小本,双手托起。立于殿上的小太监看到忙下殿来从他手中取过,小心地踏着金色台阶走到皇帝面前

永乐大帝将太监手中的金黄色小本拿在手中,两只皱巴巴的手轻轻翻开来,看了看道,“纪爱卿,你所奏之事,朕以阅过,就以爱卿所虑,招募锦衣卫三百名。”

皇帝此言一出,那跪在殿下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双膝一弯,双手扶地,跪在地上道。“皇上圣明。”

永乐大帝见自己的臣下跪在地上,那一对苍白的剑眉抖动着,缓缓舒展开来,脸色一阵和悦道,“爱卿平身。”

随后小太监站到面前来,皮鞭再次一扬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众百官闻言,纷纷匍匐于地。他们跪在地上山呼万岁,送迎自己的皇帝回宫。

永乐大帝眸光一转,向殿下黑压压一片人头扫了一眼,大袖一扶便在宫娥太监的服侍下沿着大殿左侧的宫门往后宫去了。

“皇帝起驾回宫。”在太监那高昂的声音中,匍匐在地的众百官纷纷起身,随后各自往自己府邸去了。

次日,凌晨,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前人员满满,喧闹声不断。一排壮实的男性汉子排着长队站在那里,等待着门前两个身穿锦衣的校尉叫他们的名字进去。

他们都是些来应征锦衣卫的,昨日朝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告示招募锦衣卫三百名,所以这些青年听到消息就都来了。

长长的队伍一直从北镇抚司衙门排到高高的宫墙外面,把个偌大的宫门围得水泄不通,身穿锦衣的两名校尉来回走动着。

刘岩也混在人群里,他是昨日在街上看到告示,一大早从崇教坊赶来的。

他现在在京城租了房子定居了下来,房子就在崇教坊一户大户人家院里。

漫长的队伍,人们议论着,七嘴八舌的声音乱成一片,北镇抚司招募三百名锦衣卫,来应征的却有一千多名,锦衣卫是皇帝的亲信,左右眼,监视百官,可以无需审讯直接拿人,一身锦衣穿在身上那是何等威风,多少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事情。

长长的人海如一条长龙,每每一个壮实的汉子往前边挪一步,就意味着一个人应试完成,随之站在后面的汉子就向前近一步。

刘岩站在后边看着从府衙里应试完走出来的那些汉子,不经有些莫名,看着他们一脸愁容,刘岩心里也没底了。

默默地等待着,已经快一个时辰过去了。他面前一个一个的汉子从府衙里进去了又出来。排在刘岩前边的人,已经不多了,他张望着双眼向府衙里看去,心中有些焦急。

“刘岩……

刘岩正在心里担心自己能不能应征上,就听到府衙门前一个锦衣校尉扯着嗓子喊道。刘岩回过神来,忙应了一声便往府衙内而去。

一个锦衣校尉在前边带路,刘岩跟在后边,他一边走着,一边用目光偷偷瞄着这大明朝廷最神秘的组织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宽敞的院落,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