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古画风云 » 山龙大师的临终嘱托 2

山龙大师的临终嘱托 2

(2/3)古画风云 / 南沙河

人如织,他眼睛里能看到到处都是人,有大量的中国人,还有金发碧眼的洋人,也能看到印度、日本、韩国的游客,夫子庙盛名在外,人多也在情理之中。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

余庆庄快速穿过人群来到夫子庙之前,他回想着山龙大师弥留之际所说的话,他反复回味着人鱼两个字,他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这两个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他想到鱼这个字,他想难道这两个字与夫子庙的泮池有关么,因为夫子庙的泮池便是秦淮河。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一般人首先会想到鱼是与河关联最为密切的,余庆庄端详着河面足有十分钟之久,他看到河水静静得流淌着,河面上有许多装饰的十分华丽的小船,有游人站在船上如痴如醉的观赏者周围的景致,余庆庄又将目光转向夫子庙前的照壁,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为中国照壁之最,他看着照壁依然理不出任何头绪,他想不到泮池与照壁能给他提供什么有用的线索。

余庆庄决定继续向前寻找线索,他对于古物研究已经进入臻化之境,他一度对于古建筑很是痴迷,对于那些古建筑的结构布局他都了然于胸,余庆庄入棂星门,东西两侧各有持敬门,中间为大成门,又称戟门。在封建时代,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十五)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教谕、训导学教官由大成门进,士子走持敬门,不得逾矩。下阶为丹墀,东西并立三碑,东为元至顺二年(1331年)封至圣夫人碑,西为四亚圣碑,再西为清康熙修学宫碑记。丹墀左右为两庑,外有走廊通正殿。两庑供奉孔门的七十二贤人牌位。明清时代的大成门为五间,两侧为耳房,供执事人等休息之用,中为三门,门内陈列戟,东设鼓,西置磬,每逢朔望朝圣和春秋祭典,府县官员由大成门(中门)进,士子执事人等分走旁门。大成门与大殿在中日战争中同毁于日军兵火。正中是为“大成殿”,外有露台,是春秋祭奠时舞乐之地,三面环以石栏,四角设有紫铜燎炉,燃桐油火炬,祭祀多在午夜子时,光如白昼。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由于战火对建筑损毁严重,余庆庄边走边根据所读典籍还原建筑物当初的模样,同时思索与建筑有关的历史典故,看是否能从中查出端倪但是直至大成殿他还是一无所得。

余庆庄继续向前,他来到了孔庙与学宫之间。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清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相继重修扩建,恢复旧貌,但一九三七年在炮火中又被损毁。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虽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东等和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当时贡院正门在今永和园及秦淮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