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2/3)美女、权力与金钱 / 中樨

的高音喇叭里,响起了庄严的《东方红》歌声,接着,传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喜讯。顿时,整个天安门广场沸腾了,参加检阅的红卫兵小将们,挥动着手中的红色《毛主席语录》本,激动的口号声响彻天空: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接见大会开始后,大约二百万红卫兵小将们,排着队形,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前经过,开始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李剑生所在的队伍,随着参加检阅的红卫兵大军,缓慢地前进着。当他们快接近天安门时,队伍方阵开始乱了起来,靠天安门外面的人群用力往里挤,都希望能离得近些,能清楚地看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

李剑生紧紧拉着万菊香的手,被激动的人流裹挟着,时而向前,时而停下。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李剑生和万菊香就像一片小小的红叶,仿佛在水中漂浮;身体随着人群的波动,不停地起伏着,有时又被高举着红宝书的手臂压下去,如同被卷入了旋涡。挤过来又撞过去。

当队伍行进到天安门城楼下时,所有的红卫兵们都抬头昂望着天安门城楼,谁都顾不上看一眼周围的情形,激动地挥动着手中的红宝书,嘴中高呼着口号:“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那激动人心的声响,如惊涛骇浪般,久久地回荡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李剑生和万菊香怕被激动的人群挤倒,他们相互楼抱在一起,和所有的红卫兵们一样,高兴异常,嗓子喊哑了,汗水流尽了,但口中还在不断的高喊着:“毛主席万岁!”

李剑生正巧靠近天安门,离城楼很近,但仍然看不清站在上面人群的五官,只能根据脸形,判断谁是毛主席、谁是周总理。

这时,红卫兵们都希望在天安门前多停留片刻,多看一眼毛主席,但谁都被人流裹挟着,身不由已地往前移动。

李剑生跟着队伍,走过了天安门。这时人们不再拥挤,不再停留,不再喊口号,都向各条街道自动地散去。李剑生和同学们,已经没有了出发时的激动与振奋,带着无限留恋之心,疲惫不堪的回到了驻地。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的李剑生,便召集同学们商量下步的打算。

李剑生看着大家说道:“按照前几次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规律,每次接见的时间,大概相隔半个月左右。我们这次没看清楚毛主席的相,等下次接见时再看怎么样?”

他来北京还是第一次来,而且又和万菊香好上了,他们在这吃住都不要钱,当然想在这多待一些日子,正好和万菊香四处游玩一下。这是他和万菊香商量好了的。

肖勇强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熊慧兰,见她点了点头,于是说道:“我同意李剑生的意见,在这儿住下去,等着下次毛主席接见。”

来到北京的这些天来,肖勇强和熊慧兰这对恋人,正处在如胶似漆的时期,他们也和李剑生的想法一样,希望留下来,这样一来可以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二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继续巩固他们的恋爱成果。

李剑生见大家一致同意留在北京,等待接受毛主席的下次接见,于是决定,在等待的日子里,参观游览北京各地。

在确定行程时,大家的意见不统一起来:李剑生和万菊花想去颐和园,肖勇强和熊慧兰决定去长城,

李剑生知道,这是肖勇强想跟熊慧兰在一起单独活动,心想:“自己正巧也想和万菊香在一起亲近亲近,”

于是他说道:“那咱们就自由活动,有事在住地碰头。”

大家高高兴兴地离去,各自做着游玩的准备工作。

第一卷 起步 第09章 游 玩

李剑生和万菊香在住地将水壶灌满水装上中午吃的干粮,一左一右地背在身上,买了一份北京地图,就直接去了颐和园。

他们乘车到达颐和园时,差不多已经是中午十二点钟了,他们从南如意门进了园子,往万寿山上走去。

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器宇轩昂,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构图中心,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

从万寿山俯览昆明湖,只见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

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