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4

(1/1)八十年代翻身记 / 秀木成林


是,最后姜母同意了,点了点头道:“那好吧,就找个能帮着干活的。”她又叮嘱:“慢慢找,得找个合适的,放在家里面用的得小心点儿。”

这个当然的,姜红兵笑道:“妈你放心。”

找保姆的小插曲过去后,接下来就是庆祝姜父的生日,好酒好菜气氛热烈,男人们喝酒,女人们除了姜宁,也喝了一点。

等差不多就上了蛋糕,这真是个稀奇洋气的玩意儿,姜明杰一见香喷喷的漂亮蛋糕,立即鼓起小手。

闺女孝心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姜父乐呵呵地吹了蜡烛,姜建设将怀来蹦跶着的儿子交给媳妇,站起来分蛋糕,笑骂道:“你小子可不能多吃,看着小肚子鼓得。”

肚子饱眼睛不饱的姜明杰憋了憋嘴,低头摸摸自己是小肚子,嗯,确实挺鼓的。

不过他还是想吃怎么办?

稚子憨态,本就惹人欢喜,姜明杰出生在好时候,不愁吃穿长得白胖可爱,大眼睛黑溜溜,滴溜溜转活灵活现。

他摸完肚子偷偷瞅了他爹一眼,馋嘴模样让大伙儿哄堂大笑。

“什么声音?”

笑闹中,姜母突然听见门外似乎有清脆的铃声响起,她心下一动,立即往大门口方向望去。

这是自行车铃声吧?

邮递员送信,这不得骑自行车吗?

对闺女高考情况高度关注的姜母,对类似的声音总是格外敏感,一有风吹草动,总是要出门瞧瞧。

八月进入下旬这几天,就早晚这点功夫,她已经误会好几回了。

偏偏家里人同样紧张,对她的行动格外支持和配合,姜宁挺无奈的。

姜母每次出去看是邻居的自行车,心里失望还怕被闺女知道,影响闺女情绪,于是中装作若无其事,姜宁心软软热热的。

好在吃了好几次诈胡,在这回没再让人失望了。

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叮铃铃”,因为姜母的动作的,大伙儿安静下来,全抬头看向大门。

铃声从巷口拐进来,慢悠悠穿过一小截巷子,最后在姜家大门前停下。

大伙儿屏住呼吸,外面已经有人敲门了,“砰砰砰”三下不轻不重,有个年轻男子的声音响起,“是姜宁的家吗?姜宁的通知书来了!”

通知书?!

姜家众人慢了半拍消化掉这个消息,欢天喜地,位置最靠近大门的姜红兵连忙起身奔上去了。

其余人慢一步,姜母欢喜得声音都变了调,“快!红兵快开门!”

两扇大门被打开,推着墨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小哥很年轻,笑着道了声恭喜。

姜宁从对方手里接过通知书,她第一时间翻过面,瞥向信封右下角印的单位。

华东纺织大学。

这一刻,她是大喜的。

姜宁笑靥如花,姜家诸人亦然,就算因为角度问题没有第一时间看见单位的,看她的表情也明白了。

老姜家第一个大学生,同时也是南坪村的第一个,姜父满面红光,连续说了三个好字。

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姜红兵拍着拍邮递员小哥的肩膀,笑道:“兄弟,先进来喝口水吃两块西瓜吧,看这天气热的。”

邮递员小哥抹了把汗,笑着摆手说不用,他带了水,但最后还是被热情的姜家人拉了进门。

两个大西瓜放在刚买回家的两层冰箱里,姜母吩咐大儿子将它们全部拿出来,收拾了老杏树下地方桌子,一气儿都给切开了。

姜父已经领着姜红兵将早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悬挂在大门前的屋檐下,中气十足吆喝一声,“放鞭炮咯!”

接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炸响。

不年不节的放鞭炮,肯定是家里有喜事,这年头的邻里关系比后世要紧密,几乎是马上,就有人开门出来恭喜兼好奇询问。

姜宁捂着耳朵,避到屋里去,鞭炮声停了,她听见外面她爸大声说:“没啥大事,也就我闺女考上大学而已!”

话语里那个骄傲自豪劲儿,可不是“没啥大事”,她不禁面露微笑。

不过这真不是一件小事,眼下大学少,录取率不足百分之十,考上大学还真是可以傲视群雄的。

杨市繁华地界,这一片还多是有些家底的人家聚居,考上大学邻居们不是没听说过,不过就是少。

大伙儿赞叹恭贺一番,有邻居笑道:“老姜,你得请客。”

“要请,要请!”

不用说姜父都打算摆席的,他乐呵呵地邀请大伙儿进来坐,先吃块西瓜凉快凉快。

院子里呼啦啦进了二三十个人,虽不拥挤,但姜宁怀孕却不好往里凑,毕竟还有些人会抽烟。

不过她是主角,怎也得晃一圈,选了个上风位待了十来分钟,姜母就催促她回后面去了。

姜宁从善如流。

进了月亮门,绕过影壁,静谧的后院,只有风吹过带起枇杷树叶子摇曳的“刷刷”声。

姜宁回到屋里坐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