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1/1)八十年代翻身记 / 秀木成林


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她们做,间中还有接点外活贴补家用,正常该会的技术,她们都会,而且很娴熟。

皆大欢喜。

姜宁笑吟吟道:“很好,那明天八点三十,咱们就准时上班了。”

她半开玩笑道:“咱先礼后兵,平时要是有要紧事,请假就行,但不可以无故迟到早退。”

“那是当然,工作就得有工作的样儿。”

石小兰快人快语,爽朗应声,其余人也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姜宁笑吟吟地与大家说了大半小时话,互相了解熟悉一下,顺带介绍了大家以后的工作方式。

第一次见面相当和谐,她看着差不多了,才开了侧门,送走了大家。

出门时,常金兰似乎瞟了簇新的黄铜锁头一眼,她没吭声,姜宁也没在意,租了店换个锁头,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今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顺利完成,姜宁出门去吃了碗酸菜肉馅饺子当午饭,再回头拾掇拾掇店里。

下午,纽扣拉链,各色线轴,锁边机等等也到货了。

这是昨天拜托了吴刚,搭着纺织总厂一起订的。

没办法,现在起步阶段量有点少,与其四处欠人情,不如直接拜托吴刚得了。

万事俱备。

姜宁锁了店门,直奔自由市场去了,还有点儿时间,她抓紧点买了菜,再坐后勤车回家。

至于姜红兵,他嘱咐过小妹不要等他,他或许会不回去的。

他时间其实也很紧凑,昨天腾出了一天,这不得忙活回来。

姜宁匆匆进了自由市场,扫了两眼,看中了一个老农摆出来的大草鱼。

得,今晚做酸菜鱼吧。

很久没吃酸菜,中午吃顿酸菜饺子,倒是觉得不过瘾。

称了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沉甸甸的,姜宁再买点酸菜,上了后勤车回到家属区。

鱼刮鳞,片下两扇大鱼肉,顺着鱼肉的纹路斜刀切双飞片,加糖盐姜丝,胡椒粉和一个蛋清,抓均匀备用。

鱼头鱼骨剁块,放进油锅翻炒,再铲起备用。

再起个油锅,扔切碎的干辣椒姜片葱段,煽出香气,再倒入鱼头鱼骨和整理好的酸菜,翻炒一阵,注入开水。

煮上六七分钟,汤底就好了。

姜宁没有立即下鱼片,这个很快的,等丈夫回来再弄才新鲜。

蒸上米饭,她刚要去洗个澡,不想却听见一阵汽车引擎响声由远到近。

姜宁有些奇怪,这家属区能开车出入的就那一个,难道是方涵回来了?

画风不对呀?

她好奇出了阳台,探头往外看去。

有同样动作的人很多,大伙儿见一辆黑色小轿车驰进家属区,缓缓停在姜宁家楼下。

姜宁眼尖,咦?这车牌号不是方涵的呀。

不过车牌号不是方涵的,下来的却还是她,同时还有一个五十出头老太太。

这老太太一身灰色翻领套装,明显的职业女性范儿,花白的齐耳短发梳得整整齐齐,十分干脆利落。

她下了车后,一边往单元门走,一边与方涵说话。

距离太远,听不看两人说啥,不过方涵似乎有点畏惧对方,退后一步跟在身后,低头听着不说话。

很规矩。

前所未见。

姜宁眨眨眼睛,联系她平时知道的讯息,这老太莫非是方涵的婆婆,许卫国的妈?

这是亲自把儿媳妇接回来,送回儿子家?

她突然有些牙疼,也不知道许卫国获悉昨天的消息没有?

第44章

姜宁没猜错, 这老太太确实是许卫国亲妈,方涵的婆婆陈瑛。

陈瑛工作也忙,但小儿子小儿媳矛盾闹得有点大, 大过年的儿媳妇回了娘家, 儿子接两次都没接回来。

一家人这样不行,儿子工作忙,她这个婆婆就抽时间亲自去接了。

婆婆来接,这就不是小两口的事了,方涵不管乐不乐意,都得收拾收拾跟着回来。

陈瑛直接吩咐司机往北开, 把儿媳妇送回去。

“这牙齿舌头都有打架的时候,这夫妻呀,偶尔红红脸也是有的。”

陈瑛语重心长,“不过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有啥认为不对的,摊开来说清楚,商量着拿个合适章程, 就好了。”

方涵跟在后面, 低头应了声。

陈瑛上了二楼, 却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往上, “卫国最近都在东子家吃饭, 辛苦他媳妇了, 咱们可不能忘了。”

赵向东和许卫国搭档多年, 战友兼好友,许家人当然知道他,也见过面。

方涵抬头瞄了眼陈瑛背影,没吭声,她婆婆跟亲妈不同,虽平时和蔼,但骨子里是个极有主见的人,不管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女,一律不会无条件纵容。

她不大乐意上去,却不好不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