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虐心耽美 » 三国海王 » 第六十三章 以流氓之道还治流氓之身

第六十三章 以流氓之道还治流氓之身

(2/3)三国海王 / 十六夜风少

了一把火,除烧了郑氏门店外,还累及其他邻居。还好店伙发现得及时,控制了火势和损失。过火不但要破财,还要伤人性命的。

这是陈大侠绝对不能容忍的,人命是郑氏的底线,不容超越。自从来到洛阳时起,陈大侠天生的情报天赋就没有浪费过,一张无形的网慢慢以洛阳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去,虽然未必能掌握到实质意思的政治信息和动态,但掌握唐周及其党徒这种社会底层成员的动向,也不是难事,那些人动的手,如何动手,老陈都一清二楚。

如何决断?江湖事江湖了?台底下的交锋需要地头蛇的参与,但是郑氏不可能短短数月就能从大汉朝笼络到“死士”,若那些人无一心为郑氏效死的意志,老陈绝对不想用,用之失其密。郑氏正需捞取政治声望的时刻,怎么能在天子脚下勾起江湖人的争斗?这是自毁声誉的行为,老陈认为不值。那通过官方途径解决?唐周刚刚开始闹事时,陈大侠已经向洛阳南部尉陈情,甚至将官司打到河南尹何进那里。

然并卵,且不说黄巾道按时按点给那点孝敬,就说单靠何进能凭自己治理好司隶校尉部这一州之地且包含帝都这个有着错综复杂关系纠缠着的超级城市在内的地方么?答案显而易见。就说平常的高门大户家的小厮与丫鬟私奔这种事,不多说,一个月来几宗总是有的。如果单靠何进带的那队隶兵去抓人,人海茫茫,比大海捞针还难。何进需要这些底层草莽帮助,这就跟后世外国友人在国朝丢失自行车,官差半小时就帮找到一样,且不说本地人丢失如何如何,如果单靠官差自己去大海捞针,要找到猴年马月也未必能找到,此事必须官差找贼头,贼头管小弟要。这才是破案的正确套路。

所以说,官府能帮陈大侠吗?其实现在陈大侠自己也是官府中人,可是何进会怵老郑吗?啊哩哩?何进不是跟老郑关系挺好吗?未来的大将军给郑氏还买了明珠呐!这是正常买卖好不好,老郑也没少挣人家的钱。

陈大侠,苦思冥想,终于思索出一条良计。

是夜,特别冷,不是身负“重要使命”的人怕且没兴趣远离温暖的被窝。

这个时候,平民和奴婢早已经深睡以便明天的劳作。就算是夜夜笙歌的贵族们,这个时候身体也该被掏空了。

洛阳城笼罩在夜幕中,嫦娥似乎也趁着厚云的遮掩与吴刚干些群众喜见乐闻的事情。洛阳城内外,有数队黑衣蒙面人正在行动。这些人五人一组,行动敏捷,健步如飞,甚至飞檐走壁,相互配合翻过两人高的墙壁也轻而易举。这些人没有带武器,反而背负着一些不知名的东西,目测此伙身份不明人士并非强盗。城外且不说,洛阳城内每一个更卫都被他们小心翼翼地绕行而过,紧要的位置还会留人专门盯梢放风。

——点火!这些人居然在放火!背上的包袱居然是纵火道具,被一个个放在高门大户的正门前,鱼油、猪油轻轻洒在人家的大门口。此时数九隆冬,北风干裂,燥物易燃,一点就着,何况有油?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那些黑衣蒙面人放火的手法灰常熟练,动作与步骤机械般的一致,显然受过特殊训练。放火包不大,足够点着别人家的大门就行,除非人家的大门是纯金属打造的,但纯金属跟国朝的古画风肯定是不对的。黑衣蒙面人还不忘往火堆里塞几张符纸,还刻意挑出几张未完全燃烧尚可辨认的符纸塞到避风的墙角那里。

有一队特别缺德的黑衣蒙面人居然还把主人家挂在大门口的大红灯笼摘下来一起烧,看来这户人跟黑衣蒙面人挺苦大仇深的。咿呀!原来这家是河南尹何进他老二何苗的家。何苗今天刚刚续了弦,红灯笼还没挂满一天。你说,这些黑衣蒙面人缺不缺德?

黑衣蒙面人一经得手,立即撤退,做事没半点拖泥带水。在确定火不会被北风吹灭后,每一队黑衣蒙面人一个接一个地快速撤离案发现场,退回出发地。太好玩了,这些人居然还有小动作。领头的黑衣蒙面人点着一支火把,等候同伴向事主墙内投掷一个小小瓦罐后,就将火把也投进那个位置。瓦罐装的还能不是油?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没有,瓦罐破碎的声音,把事主家惊醒,稍微有点美中不足,那么这就是一场完美犯罪。

如果能鸟瞰洛阳城,就会发现这些黑衣人有条不紊地以两个地方为中心从远到近地放火,这两个地方正是郑氏在城内金市和城外南市的商铺。当这些黑衣人神不知鬼不觉地退入自己的据点后,还施施然在自家院中也点了一把火。

是夜,对于东汉的心脏洛阳来说,肯定是个不眠夜。城内城外,数处起火,过火面积……嗯,“挺大”的,火灾损失,呃,还是“挺大”的。毕竟大户人家的大门都是用百年好木打制的,放现代的话,就参照海南黄花梨的价格,足以让一般人家赔得倾家荡产了。

好吧,这次火灾实在是雷声大雨点小。

据河南尹领衔洛阳两都尉的统计报告,此次损失最严重的是郑氏,南市和金市各损失数百匹上好的丝绸,十多个郑氏族人在英勇救火的过程中灼伤,其他各门各户最多也就需要更换大门,院子里有盆栽被烧掉之类,稍微惨一点的就是何苗府中,大门烧了之外,还搭上两队大红灯笼,被扔进院墙内的油罐子还点着了一个厢房,所幸火情及时被发现,也没有人员伤亡。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