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2/2)凤戏游龙 / 漠月晚烟

—————

正乙祠的回廊分两侧。

一侧是普通伶人们共用的后台,三间屋子打通透,构成了一个占地不小的空旷空间,但仗不住乐师和配戏串戏的伶人多,不小的空间里居然也摆满了吹拉弹唱的乐器和上妆用的行头,戏班子里的人在其中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另一侧就清净的多了,屋子没有打通,皆是单间儿,无论哪一间儿都是紧闭着的,仅供那些唱出了名堂的老板们使用——这名堂还不是小名堂,非九生七旦、四大名伶之辈不得入——梨园行里人数何止数万,别管这个班儿那个堂,这个世家的后辈还是那个名角儿的高徒,这么一个满满当当的行当里,屈指可数的那几个人才算货真价实的“名堂”。

这些人就好像朝廷里的官职席位,多了碍事儿不得力,少了又不够起哄架秧子,谁的那个空出来,也总得名声能力相当的才能顶上。江山代有才人出,才能各领那弹指一挥的风骚,若是顶上的这个人不够得力,在朝堂,倾覆的是天下。梨园行里没有朝廷那么严肃,但若是后辈青黄不接,没落的就是整个行当以及这个行当积攒下来的传承。

幸而如今梨园繁盛,代有名角儿出,还没有出现没落的趋势。其中,这屈指可数的位置,以四大名伶的名头最响,秦风占去了一个,还剩三个,这其中之一,便是尚云间。

不同于秦风那半路出家的,尚云间出身梨园世家,家里往上数几代,都在梨园行里讨生活。伶人出身江浙一带的最多,而尚家祖籍西北,到尚云间祖父这一代才迁居京城。

西北那地方与蛮夷之地接壤,土地贫瘠,无论种下去啥得的都是渣,民风也一向彪悍,活不下去就拖家带口地去占山头,是以特产只有土匪,也不知道尚家如何在这样一个地方别出心裁地入了唱戏这一行当。

一个家族能在一个地方繁衍三代,就基本算得在一个地方扎下了根,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必将被当地民俗同化。

如今尚家早就脱离了西北之地蛮夷之地的习惯,如果没人提起,仅从外表来看,是没有人看的出尚老板不是京城人士的。

唯有他的名字能引起一丁点儿关于天高皇帝远的西北之地的联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这一点儿联想,估计在所有人看到尚老板本人时,也都消失了个干净。

尚老板出科后,师从名旦孙逸云,后又拜在了梨园大师陈德林门下,天赋极佳,扮相静美,嗓音更是圆亮刚劲,最善青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