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2/2)谁动了我的膳食 / 林氏千寻

次被父皇正眼相看,兴奋之情难以掩饰,攥了青阳的手道,“不过这都是青阳的功劳,多谢你。”

“殿下言重了,”青阳依然显得很淡定,“既然皇上已经准许了此项提议,我们便要准备动身了。”

这天,我与青阳关起房门,将淮西之行的整个经过都详细商讨了一番,青阳设想了无数种可能发生的意外,然后制定出精密周详的行动计划。

临近傍晚时分,父皇便命他身边的齐公公送来了我需要的那道手谕。

与齐公公一同来的,还有两名孔武精壮的侍卫,这两人以前都是父皇身边随行护驾的熟面孔,我甚至记得他们的名字,一个叫林誓,另一个叫岳康宁。

齐公公道:“陛下担心太子殿下的安全,特命老奴挑了两名优秀侍卫,让殿下务必带在身边,以防不测。”

我忙道:“多谢父皇爱重,还请齐公公代为向父皇转达谢意。”

“那是自然。”齐公公顿了顿,左右看了看,将我引至一旁,压低声音道:“陛下还说,殿下此去淮西,东宫必然无人坐镇,为免引人疑窦,陛下将于明日早朝之后下一道旨意,令殿下自明日起闭门深造,以备来年监国大考,期间不许闲杂人等进入东宫探访叨扰,至于今年最后一季的季考,殿下也不必参加了。”

监国大考,是我朝第二任皇帝曜文帝首创并一直流传至今的一项皇室传统,凡在位太子年过十六者,必须接受由诸位朝臣出题的考试,考核通过者,可任监国之职,协助皇帝治理朝政。

父皇的这道旨意虽然下得有些突兀,但事态紧急,这也是眼下唯一能有效掩盖太子行踪、避人口舌的障眼之法了。

并且父皇的这道口谕还隐含了另外两层意思:其一,父皇要求我明日接到圣旨之后即刻启程,不得有误;其二,现已是深秋时节,父皇给了我三个月的期限,截至明年监国大考之际,不论事成与否,我都必须返回京城。

如此,我与青阳带着林誓、岳康宁等几名侍卫,于第二日晌午之后,低调离开了京城。

第8章 15~16合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