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1/2)一箭双雕 / 风起涟漪


金儿定定地看着玄尚之,笑得诡异骇人,温柔地说:「以后就要同殿共事了,要好好相处哦~」

身心倍受摧残的玄尚之落寞地独自一人躲到御花园深处,望着湖中的倒影,看着好似两颊挂着肉包子的脸庞,突然悲从中来,哇一声大哭起来。

皇宫,太可怕了啊!

第二章

玄尚之不是一个认命的人,越身处逆境,便越是心中不忿。众人越是因为紧张宝贝太子殿下而责罚他,他便越是迁怒太子。可惜,总是会有十倍的惩罚返回他身上,如此循环几番,太子活蹦乱跳、越长越圆润,玄尚之却心力交瘁、越活越倒退。

怎么惩罚太子最好呢?当然是让他失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之尊!

但是皇上只有李守誉这一根独苗,废了这个太子实在是后继无人。而且,就算用「秽乱宫廷」、「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名来嫁祸给他,但对于一个不满周岁的皇子来说又似乎太没说服力了......

怎么办呢?

玄尚之还在寻思妥善的办法时,宫廷的局势却在瞬息间变化着。

圣上李惊鸿继位以来,迅速肃清迂腐保守、根深蒂固的旧势力,遣散三朝元老,开设科举吸纳新秀,赋予了朝廷蓬勃的生机。可惜天妒英才,廉德帝李惊鸿在位仅四年便与世长辞,令原本欣欣向荣的朝廷再次蒙受寒霜。

但他这四年的政绩对后世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至关作用,在水利、农田、贸易、教育、军事方面颠覆了千年传统,大胆启用全新的规章制度,为宗元最为鼎盛的「三德盛世」浩浩荡荡拉开了帷幕。

李惊鸿手段辛辣,铁面无私,旧派势力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为人官者,身在官场很难独善其身,难免收受些小恩小惠,虽不致祸国殃民,但总归失德,如今时局一变,自然成了把柄。一时间树倒猢狲散,高官重臣纷纷落马,连皇亲国戚也诸多牵连,一下子扼止了朝中的不良风气。

但李惊鸿的驾崩,却使得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再起波澜。

当时年仅三岁的李守誉被情势所逼不得不登基为帝,由诸多大臣代理朝政。

李惊鸿的高压政策得以舒缓,心怀不轨之徒又开始蠢蠢欲动。太后萧敏为了安全守到皇上亲政而忍气吞声,明面上对群臣百依百顺,但暗地里却不动声色地离间朝中势力,暗中助长或扼制,直至形成三方势力互相制约。

太后身心疲惫之时,也曾私下戏言,若早知今日这般辛苦,当初便不向先帝进谏「水至清则无鱼」而使朝中留下一些不足为患的官员,结果现今时势助长了他们的气焰,反而苦了自己。

而欧阳宇轩,正是怕水至清则无鱼而留下来的泥巴效应之一。

欧阳宇轩的大伯是三朝元老欧阳晏,早年征战沙场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得到当时亘古帝李思灼的赏识,赐予了御前带剑行走的特权。尔后他恃宠而骄,行事跋扈,侍奉三代皇帝之后更是倚老卖老,自成一派。李惊鸿继位后,欧阳晏一党在李惊鸿的肃清计划之中首当其冲。

膝下无子的欧阳晏将一生的心血都花费在了欧阳宇轩身上,朝中变革之时更是倾尽所有保住了欧阳宇轩的地位,最后欧阳晏被迫告老还乡,侄儿欧阳宇轩却没有受到丝毫波及。

欧阳晏这么做,本是为免老来无依的举措,哪儿想到李惊鸿最后会有水至清则无鱼的顾忌,原本就没打算对欧阳宇轩下手?

真是白白浪费了欧阳家的财力。

欧阳宇轩联合了幸存下来的欧阳晏旧属,在太后有心分割朝中势力之时表面顺从,实则暗中保留实力。待三分势力形成后,欧阳宇轩已在暗中联络到另两方,虽未能连手,却也免去了冲突,慢慢坐长势力。

其实欧阳宇轩等人不论智慧、心机、手段都远远不及欧阳晏这些被驱逐的老臣,虽然时势对太后和皇上这对孤儿寡妇大大不利,欧阳宇轩又野心勃勃,但他欠缺洞察先机的敏锐,而其它人又欠缺谋朝篡位的胆量,注定难成大事,最多逆逆圣旨、藐视圣上,过过把持朝政的瘾。

若欧阳晏等人在朝,以当今局势只怕早起风云,太后和皇上也不可能有惊无险、安然无恙。李惊鸿除去了大鲨鱼,倒令欧阳宇轩这样的虾兵蟹将出了头,真应了一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只能说,天意如此。

不过当局者迷,欧阳宇轩可不觉得自己缺乏天运,反而觉得时势造人。如今圣上年幼无知,朝中势力尽在掌握,欧阳一党如日中天,欧阳宇轩不免有些傲慢跋扈,甚至连皇上的登基大典也胆敢拒不参加。

如此大不韪的行为,太后却只派了太医过府,然后赐了不少珍贵补品便不了了之。言外之意,是欧阳宇轩因病不能参加,没有追究半分。

不论后世如何评价欧阳宇轩本人和当时的宫廷局势,但此时此刻,太后和皇上确实拿他没有办法,只能纵容隐忍。这时的欧阳宇轩,绝对称得上唯我独尊。

欧阳宇轩拒不参加登基大典之时,欧阳晏一日三封劝戒信,训他锋芒太露,但他并没有放在心头,依然固我。

皇上登基已有半月,欧阳宇轩一直在家中观鱼赏花,乐不思蜀,倒把千里外的欧阳晏气出了一身病。大骂这个侄儿暴殄天物,眼看着大好时机白白流走,只怕再过几百年也不会出现这样改朝换代的绝佳机会了。

不过,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