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2/2)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 衣青箬

掌控得怎么样了。能够这般如臂使指,一件事情交代下去立刻办成,便什么都能看出来了。

平安翻看了两眼,然后便站起身告辞。王从义仍旧一言不发的跟在他身后。平安现在不会觉得他像是个莽汉了。有时候,伪装并不一定要有多细致,多厉害,只要够用就醒了。王从义的外表就很容易让人忽视他。最后跟着自己来江南的人是他,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

平安不会去深想这个问题,目前他暂时也没什么需要隐瞒的事,何妨坦荡些?

回到客栈,王从义对他带回来的东西十分好奇,平安索性全部交给了他,“说好了培训的事你来负责,这些都交给你了,钻研一番,写个计划来给我。”

平安保持着来自后世的良好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弄出个计划书,条件,困难,可行性,这些全部都分析清楚了再去执行,事半功倍。否则根本就是一头雾水,胡乱去撞。

而且这些东西也未必全都有用,提炼出需要的东西也是应有之意。平安本来是打算自己来做这件事的,不过后来他发现王从义实在是太闲了,不如给他找点事情来做。

忠诚和未来,他会选哪一个呢?

当然,王从义有忠诚,未必就没有前途。但那条路平安一向是不喜欢的,因为那只是空中楼阁,一句话要你生一句话要你死,完全无法自主。相对来说他更喜欢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

比如王从义,他如果不管自己吩咐的事,忠心耿耿盯着自己,肯定能得到上头的赏识,一句话他就能高升。可万一哪天他办的事情不那么合上头的心意,同样一句话就能让他倒霉。

但如果他按照平安的安排,去认真琢磨培训的事情,平安当然也不吝指点他。将来只要这件事情做成了,皇城司所有的人进来之前,都要先去他那里走一遭,重要性不言而喻。到那时候,不管皇城司提举是谁,他这个总培训官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皇城司能够按照平安设想的那样扩张,他手中的权力,又岂止是管着一个指挥五千人能够相比?并且这份经验,将来或许还能用在别的地方。靠自己的能力升上去的职位,往往很难动摇。——哪怕你的上司不喜欢你。

毕竟一个衙门里,就算十个人里八个都在勾心斗角,总要留下一两个做事的。有真本事的人,在哪里都能立稳脚跟。

就像那位曾经被平安阴过一次的丞相何猷君,皇帝有多讨厌他,恐怕整个朝堂上下没人不知道,之所以一直在朝中搞平衡,多半也是为了限制他。可实际上呢?

何猷君是三朝元老,在宰相这个有前途的位置上干了整整二十多年,然后才因为平安的插手,一着不慎黯然归老。但即便如此,他也仍旧是从宰相这个位置致仕,每年新年时,皇帝给朝臣发赏时,总少不了他的一口鼎。那时肱骨重臣才能拥有的荣耀!

事实证明王从义并不傻。他未必不知道平安把这件事交给他的“险恶用心”,但仍旧一头扎了进去,不再天天跟在平安身后了。反正据他观察,那位七皇子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平安跟他的交情也不过泛泛,很不必担心。

平安也的确没有去打扰赵璨,自己在城里悠闲的逛了两天。王从义弄完了他的计划,就来请教了,平安跟他一边商量一边修改,定下了大体的框架,其他的东西就留给他慢慢填充。平安还不停安慰他,“不必着急,这份东西做出来,说不定要用很多年的,一定要尽善尽美。”

但其实平安真的没打算做坏事吗?当然不是。

只不过他并不着急而已。现在虽然也是个好时机,但盯着自己的眼睛太多了,平安并不愿意节外生枝。

很快赵璨的考试结束。结果可想而知,自然是评了上优。老师们一致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教导给他的,可以考虑下场一试了。要下场考试,自然要返回原籍。所以赵璨说要走,没有任何人觉得惊讶。

与同窗和师长们道别,赵璨便跟平安汇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天一县。他来历什么,也从不提自己家里的事,也不是没人想探究,但都失败了而已。过了那么久,同窗们早就不好奇了。反正赵璨如果有心科举,早晚能在朝中相见。每个人都这么自信的相信着。

只是希望将来他们见到赵璨的时候,不要太过吃惊。

从天一县乘马车往崇州府需要两天时间,中途休息的地方是一个小镇,名叫甘镇。这是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平安来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总觉得非常有趣。因为一个地方的地名,总是跟这里的地理环境或是历史变迁,风俗民情乃至传说故事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