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3/3)百折不受 / 白衣若雪

然后笑了:“好吧,我再大体给你们讲一讲。宋朝在历史上讲并不是一个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朝代,他是一个积弱的朝代。太祖皇帝重文轻武,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大家知道,就是因为他的江山是兵马多来的,所以他重文轻武,因着他这种想法,整个宋朝军力积弱,文官盛行。文官盛行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文雅之风盛行。这种风行对宋朝的经济发张起来催化作用。他的文化艺术走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传统士族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个相对纯粹的高峰。这种历史根基就催生了一大批的艺术品行当。比如绘画、书法、瓷器。而这其中的瓷器就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看书上是这么介绍的。”

谢臣甚至没有看书,他只是象征的抚了抚书面,就很流利的说出了宋瓷让人为之自豪的历史:“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还有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它可以朴素也可以淡雅,可以凝重质朴也可以晶莹璀粲。

我们在这里特别要说的一句就是,宋瓷是雅致的,经典的。他的文化基础决定了这一时期宋瓷的特点,不张扬不华丽,朴素宁静中有着淡雅出尘的气质,这一种气质是为后人争相模仿的理由。这也是为什么宋代瓷器是收藏瓷器爱好者最喜欢收藏的,宁静朴素淡然雅致是所有华丽的美丽的东西,最终要归于的一种状态,恩,大概就像现在书中说的那样,生活最终要细水长流。”

谢臣也觉得自己大概是讲跑题了,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那一笑让底下的学生看的愣愣的。他长得不如许琢,可是这一刻却总有点别的感觉。他所说的那些宁静朴素的气质与其说是在瓷器上,不如说是在他身上,他这一笑愣是让众人看出了点纤柔。不得不说林颜青这些年把他培养的很好,举止沉稳,淡雅使然,有着泰山崩临前都安然若素的气质。

林颜青坐在王院长的办公室里,两个人看着大屏上的谢臣讲课,王院长点了点头:“看样子谢臣做了很多功课啊。”林颜青看着他抿嘴笑了笑,谢臣是做了很多功课。白天走来走去紧张的要命,大有晚上不睡觉的趋势,这种前所未有的关注气着了林颜青,于是晚上林颜青就使劲把他压床上去了,让他胡思乱想,多过于他。

看到王院长脸上有笑意,林颜青笑了笑:“王院长,这才刚开始,我们接着看下去。”

谢臣在课堂上讲的很多,本来以为自己讲错方向了,结果下面的学生说没事,老师你接着讲历史,于是于是,这门课又成功的跑题了,台上的谢臣已经讲到宋徽宗了。而且讲的还不是瓷器,是国画,是书法。

王院长听得也笑,他不得不承认谢臣讲得很好,恩跑题也跑的这么有艺术。诚如他讲的,宋朝是一个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年代。谢臣已经讲到宋徽宗的历史了,讲的很是幽默,没有提宋徽宗的亡国,也没有提他的靖康之耻,更没有提他的fēng_liú韵事,青楼天子这个名号也没有提。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也不提,他提的是他的绘画,他的书法。

他说宋朝是个爱好艺术的朝代,他的皇帝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宋徽宗赵佶就酷爱艺术,他在位的时候不仅成立了宣和书院。更把画作为科考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

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可以说他是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启发者。

他不仅倡导画画,他自己呢更是一个集绘画书法于一体的大家。他的《池塘晚秋图》《芙蓉锦鸡图》至今留为传送,你们是国画的学生,一定知道这个皇帝对吧。一定看过他的这两幅画吧。”

底下的学生摇摇头:“老师我们只看过历史书上的。没有见过真的。”谢臣听着顿了一下:“博物馆,老师没有带你们去参观参观吗?这个没有的话,画册上也没有吗?”底下的学生摇头,齐刷刷的摇头:“没有,老师你带我们去看吧。”谢臣这才想起,博物馆也不是谁想进就进的,他也是跟在林颜青身后才进去看的。那个林颜青的关系他不好用吧。可是看着地下期盼的学生,谢臣豪气顿生,大手一挥答应了:“好,我带你们去。”

底下的学生高兴了要确定日期:“老师,什么时候去啊。你说个日期,不能放我们鸽子。”谢臣汗颜,现在的学生都是鬼灵精。他本来也是想说说的,那个,唉!

谢臣只好笑了笑:“恩放心,我们说过的一定做到,恩,要不我们抽个周末,或者节日,你们有空的时候好不好。”

地下的学生大喊:“好。老师你可要说话算话啊。”他们也许是有意为难他,也许是幸灾乐祸的看他出丑,只是此刻看他答应下了,也不由的心软了些。谢臣看着他们笑了笑,他也不知道能不能还有下一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