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节

(3/3)[历史]大汉首辅 / 北徙君

呆了一会,将小舟往西南面划去,因为他们发现这里池水有一处豁口,连着一条狭长的水道。

进入水道之后,两岸木棉树夹道欢迎,很快就来到了一个搭建在树上的木屋前面,木屋高悬在树干上,下面垂下来绳梯。

张贺从兰舟上跳下来,就近观察了一番,说道:“绳梯没有烂掉说明有人经常维护,而且木屋上也没有积灰尘。”

“也许这里就是父皇下令建造的休憩之所?”刘据玩兴大发,对张贺说,“不如我们爬上去看看?”

两人一前一后沿着绳梯爬了上去,树屋里面还算宽敞明亮,容纳两个人绰绰有余,果然如同张贺猜测的一样,摆设都干净整洁,就连蒲团都是清洗干净的,一看就是有上林苑专门负责各处池塘的宫人专门看护。

几案上摆放着纸笔,张贺坐在前面打开来看,却看见上面写着刘彻的《天马歌》,是元狩年间那首,天马来,四夷服,但是字迹却不怎么好看,有些过于工整了,和刘彻本人潇洒肆意的字迹截然不同,倒像是一张大字习作。

“这是什么人在这里写了陛下的诗?”张贺奇道。

刘据在张贺旁边坐了下来,接过来一看,马上笑着说:“这是我舅舅的笔迹。”

原来戎马一生的卫大将军,也有坐在这被木棉花围绕可以近眺积草池的景致的树屋里,练习陛下的诗歌作品的雅兴,张贺想道,不过这副随兴习作显然没有被当时树屋的访客所带走,而是留在了这里,细心的宫人将一切都维持了原貌。

“我们不会要枯坐在这里一个下午吧?”张贺看着还算高悬的日头,扭头问道,“我可不想练习书法。”

“我来找找这里还有什么。”刘据站起来,在树屋里走动。

透过树屋的窗子可以看到远处的终南山,竹帘下面悬挂着一个巴掌大的银铃铛,下面垂下来金色丝绦。刘据伸手去拉拽,随着清脆的铃声在山林中传开来,不一会儿树屋下面就来了两个穿着上林苑特制服装的宫人,仰头问道:“在树屋内的是哪位贵客。”

“是我,太子刘据,和侍中张贺在此游玩。”

宫人连忙跪拜道:“不知太子驾临,仆等有失远迎,还请太子勿怪。”

刘据好脾气地说:“不怪你们,只是这里可有什么好玩的?”

“那仆等会给殿下和张侍中备下吃食,两位稍等到黄昏,就能看到烽火树奇妙的变化了。”

吃的喝的都是张贺摇了一个小篮子下去,宫人放在篮子里吊上来的,有上林苑新采摘的水果,香醇的米酒,到了日头西沉的时候还有刚猎到的野味做成的几道佳肴。

酒饱饭足之后,四周的光线渐渐暗了,只见昏暗中的烽火树却变得渐渐明亮起来,等到周围全黑的时候,整株珊瑚真的在夜色中发出莹莹的红光,就好像很多闪烁的光点聚集在了珊瑚枝条上那样。

可能是海里会发光的藻类和珊瑚虫一起堆积成了这株巨大的烽火树,所以它在光线暗淡甚至周围全黑的时候,就会发出奇妙的光亮。

“如此美景,果然要和最喜欢的人一起欣赏啊。”当坐着兰舟再次泛舟积草池上近距离欣赏这株烽火树时,刘据感叹道。

张贺闻言不好意思地笑了:“既然殿下喜欢,那我们以后每年都来看一次吧。”

“好。”刘据握住了张贺的手,“子珩你要陪我一起,山无棱,天地合……”

多年以后,当两人都添了不少银丝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第几次来到这烽火树面前,想到当初刘据的“深情告白”,张贺微笑着摇头补充道:“即使这样也不会和你分开的,毕竟我是逆转时空来和你长相厮守的人。”

对于巫蛊之祸后一直活在失去刘据的漫长黑夜里,靠着抚养皇曾孙的一点念想活到最后的张贺来说,其实刘据对于他来说才是点亮黑夜的那株烽火树,让他涅槃重生,直到将那恼人的黑暗全部驱散。

这光焰将一直传递下去,就如同刘据张贺第一次意外闯入积草池的时候,看到的其实是刘彻卫青曾经看过了许多遍的风景一般。

长夜未央,光焰无极。

第198章 番外二

皇帝陛下新得了一件吉光裘, 稀罕得很,连着好几次朝会都穿着上朝。

这吉光裘是由西域所献, 据说是一种叫做吉光的神马的皮毛制成, 非常珍贵,可以遇水不湿, 入火不焦。

张贺这会已经作为太中大夫列席在朝会之上了, 因此有幸见过这件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宝贝。

单从外表上来看是看不出用哪种野兽的皮毛所制, 但毛色雪白,上面由暗红色的天然形成的美丽花纹, 当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裘上时, 表面竟然能折射出虹霓般隐隐闪动的光彩, 真是低调奢华。

再加上刘彻身材高大,容貌英俊, 穿上这件珍稀的宝裘, 更显得整个人雍容华贵,器宇轩昂,端坐在御座之上宛若天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