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

(3/3)[历史]大汉首辅 / 北徙君

袖子遮在眼睛上方,勉强看清了光团里的画面,那是看起来比现在略微年长稳重些的张安世,跪在地上向自己求情。

“臣恳请陛下宽恕家兄的死罪,臣愿以身相代。”张安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石条路面之上,眼看磕出了血。

刘彻听到那个“自己”命人将张安世搀扶起来,对张安世说:“既然如此,就减为宫刑吧。”

张安世连连谢恩,接着画面一转,随着张安世来了一处狭□□仄的空间,张贺奄奄一息地躺在铺着几根枯草的地面上,旁边放着凉掉的粥。

刘彻从来没有看过眼神这么灰暗涣散的张贺,仿佛整个灵魂已经被从躯壳里抽取了,听到有人唤他“大兄”,只是茫然地抬起眼帘。

“人死不能复生。”刘彻听到张安世这般劝说张贺,接着又压低声音细语了几句,隐约听到了“皇曾孙”云云。

张贺的眼睛突然恢复了亮光,他抓住张安世的衣袖,双手甚至有些颤抖,用虚弱的声音问道:“你说的可当真?”

“千真万确。”张安世握住了张贺枯瘦如树枝的手,轻叹了一口气,“活着才有希望,如今太子只余这一脉,大兄可千万不能再绝食了。”

“我会活下去,保护好那个孩子,以报答殿下对我的恩情。”张贺郑重地说。

刘彻还要再看个究竟,却看到那团亮光自张贺身上发出,越来越亮,越来越扩大,最后纯粹的白光将刘彻整个人都淹没了。

那个声音在看不到的地方回响:“那么多人冤死的怨气和执念,才有了这么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所有的关键都在你看到的那个人身上,这便是上天赐给你改变你刚才看到的那些真实的唯一机会。”

刘彻猛地睁开了眼睛,大口大口地喘气着,仿佛溺水的人刚从幽深的水底游将上来。

“醒了,陛下终于醒了!”

刘彻听到身边不少人欣喜地说道,金日磾膝行上前,脸上犹有泪痕:“陛下果然是吉人自有天相。”

刘彻在金日磾的搀扶下坐了起来,镇定心神问道:“朕怎么了?”

金日磾哽咽着回答:“陛下昏迷了一天一夜,滴水不进,太医开出的药都喂不进去,臣等日夜为陛下揪心。”

“一天一夜……”刘彻自然不能和众人提及他梦中的奇遇,只是迅速准备下榻——说来也奇怪,做了那个十足的噩梦之后,他身体里的病气反倒一扫而空,整个人也有力气站起来了,这不由得让他相信自己可能真的是遇到了神仙。

只是这么久过去了,长安城里的太子不知道怎么样了,经过那个噩梦的折磨,刘彻再也不想经历一遍失去至亲的痛苦,他高声对宫人吩咐道:“给朕拿正装来,朕要立刻赶往长安城。”

在天子的车驾动身之前,长安城的太子正带领手下的士兵忙着收拾乱军和胡骑。

乌师庐带着精锐骑兵沿着华阳街匆忙朝西市奔逃而去,张贺和卫伉带着虎贲和越骑赶在后面。

眼看横门近在眼前,乌师庐快马加鞭,对手下匈奴人说:“快,冲过去杀死守城卫士,开门出城。”

张贺他们当然不能让匈奴人屠戮汉军,于是一左一右策马过去,挡住了胡骑的去路,缠斗在一起。

但是有两个匈奴人非常鸡贼,竟然弃了马,从地上飞奔到城门旁边。

正在这个时候,高大的城门竟然徐徐敞开了,乌师庐大喜过望,正准备扬鞭出城,却发现了情况不对。

先前冲到城门口的匈奴人手刚碰到城门,那门就自行打开了,显然并不是被匈奴人撬开的。

从那敞开的城门口,一人一骑抢先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来人红袍黑甲,披着褐色的披风,手里举起一把长弓,不是别人正是先前休假回封国养病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此时夕阳刚刚有半个沉入远处的山峦之下,金红色的光辉整个从霍去病身后投射过来,使得他看起来像匈奴人膜拜的金人铜像一样威严无比,离他最近的几个匈奴人腿一软,跌坐了下来,如果看到恶鬼一般地往后退去,嘴上喊着:“霍去病,是霍去病来了!”

西市刚才躲起来的百姓听说霍去病来了,各个都有了底气,从铺子上捡起蔬菜瓜果,就朝还骑在马上的胡骑砸去。

好汉不吃眼前亏,乌师庐掉转马头就想往雍门方向逃跑,却被卫伉抢先一步拦住去路。

只听弓弦声响,是霍去病拉动了长弓,一支羽箭正中乌师庐的头部,其力道之大竟然将其颅骨整个穿透,张贺在一旁甚至都听到了骨头破裂的声音,想想都觉得很疼。

乌师庐瞪大了双眼,不甘地伸出双手在空气中扑腾了两个,整个人朝一侧跌落下马,当场断气。

卫伉命两名士兵检查乌师庐是否已经死透,自己和张贺一起开心地策马来到城门下,对霍去病说:“表哥你来了,我们打得还可以吧?”

霍去病摸了摸卫伉的脑袋,说道:“还行。”

“骠骑将军的还行就是很不错的意思了。”卫伉美滋滋地领受了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