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节

(3/3)[历史]大汉首辅 / 北徙君

督工程顺利进行了半年之后, 就要回京复命。在动身之前, 张贺将主持修建的工作交给白公。

在赵国期间, 张贺也曾想调节刘丹和江充之间的矛盾,但发现两人之间已经互相有成见,彼此看不顺眼, 于是便作罢。

但是他特地安排让江充作为白公的副手, 这样江充至少有三年时间要在工地上度过了, 也减少了他和刘丹接触的机会,免得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离开前,白公看着许多工匠热火朝天开挖的还未通水的沟渠,对张贺说:“等此渠落成,可以让泾阳、三原一带的大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就是不知道这水渠能用到什么时候。”

“白公且放手去做。”张贺微笑道,“这可是功在当时, 利在千秋的事情,千百年后的人都将受益。”这可不是说大话,白渠落成之后,连通郑国渠,被称为郑白渠,到唐代的时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后面明清直至现代都有使用。

张贺回到长安,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拜见刘彻汇报工作,到了未央宫一打听,刘彻在建章宫天梁宫和太子、诸将军议事,张贺就前往那里。

天梁宫取名出自“梁木至于天,言宫之高”,因此这个宫殿非常高敞,采光很好。

张贺求见,很快里面传来天子口谕,让张贺进见。

张贺一进殿门,就看到正前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山川舆地图。

这些年大汉开疆辟土,西汉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因此刘彻命专门绘制舆地图的人前往新列入大汉疆域的郡县进行实地勘测,然后绘制全新的大汉疆域图。

如今悬挂在天梁宫的这一幅,上面绘制是最全也是最新最详细的地理机密。

“见过陛下。”张贺礼毕后问道,“陛下在看舆地图啊?”

刘彻招手示意:“张贺过来看看这新画好的舆地图。”

张贺走过去仔细看了,只见地图北方的大片土地,从西域到瀚海到东胡故部,许多山川河流都一笔一划详细标出。

而且这是一张军事地图,在瀚海的广袤土地上,描画出一个个红点,就是汉军驻扎的站点。

因为匈奴居住的漠北是苦寒之地,而漠南水草丰美,所以刘彻就将投降的东匈奴安置在漠南草原,和汉民混住;而在更北面的土地上实行军垦军屯,派汉军分散驻扎,守卫这片土地的所有权,又不至于因为人类的大规模活动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

张贺看着地图北方的大片土地上,一西一东两处城池的图案,好奇问道:“这两处臣记得是没有城池的?”

“以前是没有,以后就要建造起来了。”刘彻笑道。

“这是怎么一回事?”张贺嘴上这么问,心里却隐约有了一个答案。

果然,刘据走过来说道:“匈奴原本的土地,地广人稀,很难管理,父皇现在准备将他们统一管理起来,就像西域都护符那样。”

“陛下想在匈奴故土建新的都护府?”

“正是,朕准备在这里再建一个都护府。”刘彻用手在地图上圈了一下,“正在和诸将军讨论名字。”

“那陛下想要给新的都护府取一个什么名呢?”

“如今北方已平,就叫做安北都护府吧。”刘彻说道。

“不过匈奴和东胡那边的土地太大,有两个半西域都护府那么大,所以父皇想将它一分为二,由两个下级都护府分别管辖。”刘据说道,“一个是西域都护府以北直到瀚海西边,一个是瀚海荒漠到东胡。”

“诸位将军来想一下名字吧。”刘彻说道。

“这里有燕然山,之前舅舅对匈奴的最后一次作战也是沿着燕然山一路追击的。”霍去病开口说道,“为了纪念这次胜利,臣希望将此处叫做燕然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