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

(3/3)[历史]大汉首辅 / 北徙君

得骠骑将军说得很对,秋风起时连长安都觉得有些凉意,一阵秋雨一阵寒,去大宛路途遥远,怕又是要在那里过冬,还是让年轻力壮的去病去吧。”

卫青这才作罢,不过他还是补充道:“虽然去病能者多劳,但也不应太过劳累,让他这次带两个部将过去吧。”

“仲卿可有人选推荐?”

“赵破奴一贯跟着去病,就算他一个吧,去病带着也顺手。”

霍去病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我平素不喜欢用部将,别的不熟的就不要了。”

张贺这个时候开口说道:“陛下,臣张贺也愿意前往,协助骠骑将军破敌。”

“你也要去?”刘彻问,说完看了一眼站立在台阶下不远处的刘据。

刘据对着刘彻略微点了点头,眼中带着笑意,刘彻明白儿子的意思,就对张贺说:“太中大夫张贺年少有为,年初刚靠战功获封了平梁侯,既然你此时也请命前往,朕就准了你的请求。”

张贺大喜,连忙叩谢道:“臣谢陛下。”

刘彻挥手示意他平身,对着卫青说:“只是去年刚和匈奴一场大战,虽然大获全胜,但军马冻死累死的不计其数,此时已经凑不出一万匹好马来了。”

这也是他之前为什么急着派遣使团去大宛求购汗血宝马的原因。对于这种远距离、长期奔袭、快速行军、作战环境极其恶劣的骑兵作战,对战马的体能要求是很高的,一名骑兵通常会配备三匹马,很多体能普通的马在奔袭路上都有可能累得倒地死去。

所以,寻找传说中日行千里耐受力强的汗血宝马,经过串种杂交之后改善汉军马匹的耐力,对于目前的汉军来说犹如止渴甘泉。

“回禀陛下,目前还能抽调出能供应六千名骑兵使用好马,剩下的暂时就没有多的了。”卫青说道,“不过臣觉得可以从属国里选取归义胡人,多予钱财,让他们自己去民间购马随军,应该能凑齐一万骑。”

“好主意。”刘彻向典属国问道,“此时你尽快办妥。”

“敬诺。”典属国领命急匆匆地退了出去。

“此外还从郡国力抽选品行恶劣的少年数万,作为步兵,随着骑兵进入西域。”刘彻如此布置道,“以骠骑将军霍去病为统帅,赵破奴就继续担任匈河将军,朕听说大宛的汗血宝马出产最多的是他们的贰师城,朕就封张贺为贰师将军,两人一同协助霍去病作战。”

“臣等谢陛下隆恩。”

退朝之后,张贺从那台阶上徐徐走了下来,他刚重生的时候,第一个正月里父亲张贺去参加朝贺,当时张汤的官职还不能步入正殿觐见天颜,只能站立在台阶之下。

而如今,张贺非但进了正殿,而且竟然成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杂号将军。西汉杂号将军虽然不如常号将军威风可以开设幕府,但是这满朝上下的常号将军,除了卫青当年龙城首战的车骑将军之外,就只有霍去病的骠骑将军和卫青的大将军了,可见是个稀罕官职张贺也并未奢望过。

而杂号将军多为打仗临时设立,比如赵破奴当初为了去匈奴河一带打击匈奴,就封为匈河将军,而贰师将军则由此行的目的地——汗血宝马之乡贰师城而得名。打完仗回朝之后就撤,只有领兵打仗的权力,在朝堂上没有实权。

唯一有点尴尬的是,张贺当初引荐赵充国就是为了防止李广利为将,没想到李广利果然如他所愿没能当上将军,而李广利这个算命很吉利的传说中的大祥瑞的贰师将军名号,却落到了张贺头上。

这是张贺没有想到的,他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希望这个非常吉利非常祥瑞的名字,别把李广利打败仗的运气带过来。

张贺一出未央宫门,就被太子的车驾拦住了,陶令在路边恭请张贺上车,张贺就顺势登上了太子所乘坐的车。

刘据本在车内正襟危坐,看到张贺掀起帘子进来,伸出手一拉,张贺还没稳住重心,瞬间就倒在了刘据身上。

刘据顺势将对方搂了个满怀。

“你又要出门打仗了。”刘据颇有些哀怨地说,“我又至少有好几个月见不到你了。”

张贺也有些不舍,回抱住刘据,安抚般地顺了顺他的背部,嘴上却打趣道:“也不知道西域那些国家会不会挨个作妖,不然可是一两年都回不来了。”他记得历史上李广利就在大宛耗费了好久。

刘据连忙捂住他的嘴说:“出征前你能说点好听的吗?当然是顺顺利利,早日凯旋归来了。”

张贺坐正身子,目光却落在了虚空之中,充满深意地说:“这可不一定,我觉得这次去西域,可能要搞个大新闻。”

“新闻是什么意思?”

“咳咳,就是要把事情闹大的意思。这西域的局势,说简单简单,说不简单,那可也复杂得紧。”

“你怎么知道的?”

“我最近一直在卫大将军幕府学习处理内政和军务,那些探子的密报也都经过我手上,因此略知一二。”张贺回道,“也就是这个原因,我才争取和霍将军一起前往的,我现在虽然有尺寸之功,但还是不太够拿得出手。”

“子珩这是什么意思?”

张贺盯着刘据的双眼,眼中含笑,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说:“为了殿下,我还得努力多建功勋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