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3/4)[历史]大汉首辅 / 北徙君

上歌舞,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水边开起了露天派对。因为这次出征定襄,除了卫青和公孙贺之外,霍去病也一同前往,宴席之间的话题竟然围绕打仗谈论了很久。

吃完饭之后下午也没课,张贺就自己来到了石渠阁,他过去一年拿了卫青给他的凭信,偶尔会来那里翻阅兵书,作为一个文科生他还是能看懂竹简上的汉字的,只是兵书上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他就找到在此处整理兵书的杨仆请问意思,一来二去,两人竟然混成了朋友。

张贺前阵子终于将孙吴看完了一遍,最近正在阅读《六韬》,所以准备去找杨仆讨论其中的疑惑,但他刚一踏进石渠阁的大门,就看到杨仆急匆匆往外面走。

“杨御史要去何方?”张贺不由得问道。

杨仆停下脚步回答:“我自民间收集到了韩信兵书残卷,正准备呈给大将军,让他辨明真伪。”

“那我和你一起前往吧。”张贺内心还有点小激动,韩信兵书这可是后世早就遗失的,他也挺想看看这位国士无双的淮阴侯整理的兵书到底写了哪些妙法的。

也许是出征在即,今天的大将军幕府人来人往各位忙碌,杨仆将兵书残卷呈上时,卫青虽然面露惊喜,但还不免遗憾地说:“这次仍旧是六将军十万汉军前往塞外,我最近恐怕是没有时间看这个了,你可以将这卷兵书送到陛下所在的承明殿,陛下从小熟读兵书,对真伪也比较有所了解。”

“诺。”杨仆应声之后退了出去。

张贺却不急着走,他在房间里东张西望,看到好几个披甲的将军模样的人,估计就是这种跟随卫青麾下出征的几位将军了,苏武的父亲苏建也在其中。突然,张贺注意到苏建旁边站着一位高鼻深目的胡人,心里咯噔一下,他差点忘记了,这次卫青出兵,这位胡人赵信原本就是投降大汉的,被匈奴单于的士兵包围之后果断投降,害得苏建全军覆没只一人逃脱回来,还差点被提议斩杀。

张贺想起自己当初因为卫青一句话入宫当了刘据伴读的恩情,那会他就决心帮卫青解决不必要的麻烦,这赵信可得想办法提醒一下。但他又不好开口直接说赵信不可信,他童言稚语根本没人会相信,想了想,张贺还是决定去找苏武,旁敲侧击地告诉他,让苏建这次出征当心赵信。

苏武虽然比他年长好几岁,但毕竟还是个懵懂少年,听到张贺这么一说,很是诧异:“为什么要提醒我爹当心赵信?”

张贺故作神秘地说:“我和你说一件事,但是你要保密,不能说出去,也不能和你爹透露是我让你告诉他的。”

“好。”苏武爽快地答应了。

“那是因为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汉军和匈奴交战,突然有一位胡人临阵反戈,顿时战场血流成河。”张贺开始发挥他睁眼说瞎话的演技,说得仿佛真有其事一样,“我想了想很是担心,今天就跑去大将军幕府看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的莫非就是那赵信?”

“苏武哥哥猜得真准。”张贺拍了拍他,“我在那里看到一名长得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胡人将军,我朝旁边一打听,此人叫做赵信,原来是匈奴小王,打不赢了才投降我们大汉的。”

“可是只是靠一个梦来怀疑对方不好吧?”

“我观那赵信,大将军说话的时候他目光闪烁游移,恐怀有二心。”张贺继续说,“苏将军出征凶险,你提醒他当心一下总归是好的。”

苏武原本每次打仗都挂心父亲的安危,听张贺这么一说觉得也有道理:“那我今天回去和阿翁提一下。”

张贺想了想又说道:“这次你让苏将军行军时多变几个路线。”

“为什么?”

“按照原路线恐怕路遇不详。”张贺神秘地说,“那也是那个梦境告诉我的。”

看着苏武匆匆离去的身影,张贺心想,卫将军苏将军,我能帮你们的只能到这里了,这是他重生之后第一次插手史书上记载的历史事件,不知道这次能否让历史的轨迹稍微偏移一下,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张贺的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

大军离开的时候,又是个满天飞着柳絮的时候,长安城如同笼罩在细雪中。过了不久,从赵地进献了一个美丽明艳的女子王念双,一曲桃花舞惊艳天子,从此受到了宠爱,不多久就被封为王夫人,住进了披香殿。

张贺第一次看到王夫人的时候,她正穿着浅黄色的纱衣,娇憨地依偎在刘彻怀里,用玉盘里的食物喂着池子里的鱼儿。

张贺也是刚从杨仆那里回来,那卷兵书残卷经刘彻找人鉴别,认为是真的韩信当年整理的三卷兵书里的残缺散落部分,张贺特地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自己目前还看不太懂,不能拔苗助长,就继续老实地翻阅起《六韬》来。

他在石渠阁呆了一个下午才转身往椒房殿的休憩之所走去,在半路上看到一处悬空建造在水中的回廊非常雅致,就想着跑过去观景,谁料到在这里撞见刘彻和宠妃游乐,那回廊又迂回曲折,想要转头避开已经来不及了,一时间感到非常尴尬。

不过尴尬归尴尬,张贺赶紧跪下行礼道:“陛下,夫人,贺胡乱走动,惊扰圣驾,还望陛下宽恕。”

“有什么惊扰的。”刘彻不以为意地挥了挥袖子,“此处景致美丽,谁都可以赏看,不是朕待在这里就不让别人经过了。”

“那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