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

(1/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 / 我独顽且鄙


原是各路人马都知晓重阳日圣驾出巡,纷纷做好准备,不想后宫又一场大火,竟夺了谢皇后的命。

这下皇帝龙颜震怒,下令宫中彻查整修,日夜加派人手巡视,加上皇后薨逝,好一阵的兵荒马乱,重阳当日出宫登山祭祀之事便暂且押后,若非皇太后一力坚持,非要前往大崇恩寺祷祈上苍,这巡幸之日一时半刻只怕也定不下来。

等到最后终于成行,已是重阳过后三日了。

皇帝大驾出宫,自然隆重,何况还有皇太后、太子,不过城中之人,最想见一见的,依然还是那位传闻已久的男妃,只遗憾圣驾浩荡,贵人全在车轿之中,难窥真颜,流言蜚语,倒是绘声绘色。

随行的赵让浑不知民间对他多有谬误猜想,一路行来,眉头不展,偶尔手抚过身侧的琴囊,心事更重。

那夜缠绵之后,便知深宫遭变,之后便是李朗借机遣人在禁宫内深入探查,设法摸寻清楚皇宫中纵横交错的地下密道,这招顺水推舟的恰到好处,令赵让深信谢皇后之死绝非意外天灾。

李朗行事的决绝,他自认不及。

只是形势也不容赵让多有感触,后位虚悬,于是他成了后宫中名正言顺地位最高的妃嫔,携众宫人打理皇后入殓停棺等后事,安抚小太子之类的活计全成了他的事情。

途中还有那身怀六甲的刘嫔受不得劳累,差点便在棺前产子的大事,幸得御医及时赶到,加上刘嫔自身年轻体健,安胎得宜,保住了龙嗣。

赵让哪经历过这些繁琐庶事,天天面对脂粉红颜,佳丽如过江之鲫,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国色天香,尽管避不得嫌,他却已能做到事不关己的心若止水,偶在焦头烂额之余,想到自己若终生藏身于此,苦笑之外,仍有些不寒而栗。

事得稍缓之后,太后便派人赏赐了赵让这把古琴,以慰他的辛劳。

便是如今他带出宫,搁在身边这把,也是初至泰安宫请安时,慧海与他合奏时所用,上刻“卍壹”的那把,后来李铭曾在中秋之宴上,应太后之请当众弹过,当时他深恐李铭孤注一掷,非强行以箫应和,挡于李朗之前。

原来距此不过区区一个月罢!

太后赐琴,还是这与众不同的一把,赵让不能不有所思。

虽有各种明昭暗示,还有李朗那夜的追思,然赵让始终难以明了,皇帝李朗明明是太后独子,可以说她一身荣辱都寄于李朗身上,母子或俱尊,或同灭,为何太后竟像蒙昧无知一般?

这古琴,应当是“那边”给他的传信吧,赵让揣摩,也是在告诉他,李朗的众叛亲离,到了何等孤立无援的地步。

赵让在当夜秉烛点灯,将古琴翻来覆去地摸索,脑中反反复复,却是从今往后,天子所倚所恃这些几乎已与他无关的问题。

待尘埃落定,总该是改天换日了吧,赵让得了古琴的精妙,不以为喜地一叹。

出宫之前皇帝未再踏足后宫,独在寝宫沐浴斋戒,两人当然不曾见面,来往仅限于公文互书,这些文字皆要由史官记载入册,便除去必不可少的通报与式样的话语,多余的东西一概不写。

直到离宫,赵让仍未能见李朗一面。

这一日至大崇恩寺,大张旗鼓的礼佛上香结束后,包括皇帝在内的皇亲国戚们皆宿于寺庙之中。

既有圣驾,防备当然非同小可。

一入夜,寺庙山门紧闭,不许人再出入行走,一旦给巡视的禁军发现,当场格杀。

太后与皇帝、太子宿于一处,赵让等随行的内宫人则被安排在大崇恩寺的另一端。用过晚膳之后,赵让便在卧房内静坐等候,果不其然,月华满屋的时候,承贤宫的内侍领着两年轻僧人求见贵妃。

赵让早有准备,当即应声带入,无需他人多言,将那古琴往怀中一抱,独自随着两名僧人,从寝居的背侧小门默默离开。

寺庙中禁军众多,要避开他们并非易事,然而这两僧人显然是极熟悉寺中路径与禁军的巡逻时间,领着赵让一路行来,有惊无险,不足半刻钟的功夫,便到了琉璃塔入口。

两名僧人向赵让行礼合十道:“此地非小僧等所能入内,施主请自便。”

赵让略一点头,回了声:“有劳。”,也不多话,自行登了塔去。

他已是第二回 入这七层琉璃塔了,刚进去,还不到台阶处,冷不丁从旁闪出一人,虎背熊腰,身穿灰色僧袍,却不行佛礼,反而冲他抱拳拱手,笑道:“南越王,久违,久违。”

赵让听其声便已认出此人,微微一笑,拱手回礼道:“周校尉多礼,确是多日不见,莫非还想再与小王来场比试?”

那人嘿嘿一笑,不自觉地挠了挠下颌浓密若林的络腮胡,道:“罢了,知道不是你南越王的对手。主上已经在等你了,你自个去吧,还多谢你上回的手下留情。”

“周校尉客气。”赵让仍用着旧称呼,举步上了台阶。

当日赵让初探琉璃塔,被这“周校尉”率人阻挠,硬是要与他一试拳脚,赵让认出此人之后,心中震撼不亚于在金陵与叶颖重逢。

他原以为这人是谢濂部下,才会秘传字条,教他前往长庆观自投罗网,后来魏一笑负责彻查此事,赵让还当这周校尉早已被军法处置,万万料不到竟在大崇恩寺遇见,这人非但没死,还生龙活虎地领着几个和尚巡检!

赵让惊诧至极,见这周校尉并不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