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3/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 / 我独顽且鄙

,身姿柔媚——只是来历可疑,据谢濂贴身服侍的家人说,那女子脾性暴躁,极不好对付。

谢尚书与其同欢那夜,还得是将女孩儿双手捆缚,强灌了mí_qíng_yào物,才算得手。最初还不敢把那塞口的衔木取下,一拿下来,女孩便是声嘶力竭地痛骂,还张口就咬,别说谢尚书年过半百,就是旁边帮忙的家丁身强力壮,也颇费了番功夫。

只是后来药效发作,那女孩儿再刚烈贞洁,也无气力抗争,然而屋外之人听得她声声哀嚎,竟都心生恻然。

羽仙也是年轻女子,听闻这惨事怒意顿生,然她明白自己一来无能为力,二来木已成舟,强压下恶心不快,问道:“这事与赵……贵妃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陶公子皱眉轻叹,“据说那谢濂行事之时,嘴里仍不忘冷冷地嘲弄:‘你大哥杀了我儿,你就该得这报应!他日你要替我生了孩子,你大哥九泉之下,也会放心的!’。”

这话陶公子说出,配以他有意狰狞的笑容,羽仙听得不寒而栗,她张口结舌,一时半会发不出声来。

难道那少年女子,竟然是赵贵妃那个原在乐籍,后被皇帝赦免的亲妹妹?

可是,她不该是在九重禁宫中陪侍其兄么?怎么会落到仇家谢濂的手中?这消息太过石破天惊,难不成是皇帝为安抚谢家,有意为之?

思及这可能,羽仙只觉胸中气血翻腾,阵阵作呕,她并不天真,几遭横事,早知乱世人命不如狗,然而……

陶公子似是看破她心中所想,哼笑道:“若无那僭王妃的事,倒确有可能是皇帝所为,毕竟后宫不是人人可进,遑论搬个大活人出来。但是羽仙,你想想,赵静笃的妹妹成了谢濂的侍妾,他元配妻子又给人亲证出入谢大将军谢昆私宅,你若是个局外之人,你会怎么看?”

“我……”羽仙顿觉醍醐灌顶,圆睁双目,失声叫道,“这不可能吧?谢尚书的儿子可是死在赵贵妃手里啊!”

“你觉得不可能?”陶公子微微一笑,“羽仙,弑父杀子的事,都有人可以亲手为之,这世间哪有什么不可能?再者,对皇帝而言,只消有一丝可疑,便当灭之于襁褓,省得羽翼渐丰,终酿祸事,你说是不是?”

羽仙微咬下唇,迟疑半日,还是未作表态。

陶公子大笑,凑近于她,不无亲热道:“瞧瞧,吓着你这小娃娃了吧?你啊,不适合投身在这魑魅魍魉群中,还是快快找个合适的婆家吧,相夫教子吧。”

作者有话要说:

orz我终于知道为毛那些正统的古风正剧文的字数都能拉老长,感觉一章能承载的信息实在有限@@

加点细节描写,字数就蹭蹭蹭往上飙——所以我的结局呢??还是看不见彼岸的感觉啊,哭泣……

第86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七章 、

九月至,溽暑渐消,秋风愈发萧瑟,草木黄落,枫叶红染。

眼见一年光阴,又将到头,白驹过隙,而青山常在,流水无情,冷眼人间悲欢离合,兴衰成败。

深宫内古井不波,多暇空寂,纵使在桃红柳绿、春1色满园的日子,囚锁牢笼,空耗韶华的人,也常怀伤怨,君王自有他生约,此生哪得恨长门?

不若为野鹤荒草,雷劈火焚,也落个自由自在。

漫步晴空下,天高云淡,身边还有活泼稚子跃随,仿佛波澜不惊,风云不起,合该心旷神怡,tōu_huān人世,然赵让心中,却始终抹不去压顶愁云,于这清风凉意中更信奉起“自古逢秋多寂寥”的诗句来。

自那日泰安宫归来,鱼水行欢后,皇帝已数日无踪无影。

非但如此,连李铭等人,也不再现身,赵让困于承贤宫内,举目四望,皆是无形坚壁,长乐和小高俱远,宫中再无他可托付信赖之人,他耳目壅塞,苦思仍是突围无策。

李朗离去之时,曾言之凿凿要赠送赵让一特殊之礼,赵让自行揣度,也许是他的小女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