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

(3/3)琴瑟在御,宠辱两忘 / 我独顽且鄙

,到底竟是为了那赵氏的私事!

他读书无多,也不知前朝有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等fēng_liú轶事,只是身为国臣,对主君公器如斯滥用,总是难以歌功颂德。

皇帝自有夺1权篡位之行,直到登大位迄今,魏一笑跟随旁侧,得险中富贵之余,自认还是略懂君心的。

年轻的君王雄心勃勃,不甘仅据江左之富庶而弃问鼎之志,数年来大刀阔斧,杀伐征战,无不是为北上而积蓄力量。

为天下而生的霸主,怎可裹足于贻笑世人的断袖之恋,生出不该有的儿女柔情来?

那南越僭王,真是该死,当初将他押回金陵途中,就当暗下杀手,永绝后患,也不至陷入现今这般不得不与那谢濂联手的境地。

魏一笑正自愁眉不展,忽听得那女子试探的开口:“首领可是打算除去那位贵妃?”

“确有此意。”魏一笑并不讳言,日后动手,也要依仗这位年轻下属的助力,命她前往南越看护照管赵让的小姑娘时,他在心中已有些隐隐的打算,当下又道,“只是圣上护得紧,我不得不与谢尚书联手……你可还有什么良策?”

女子略一思索,笑道:“首领这不是已经取了上策么?圣上怪罪下来,首领也可以置身事外。不过,属下刚回王都,便已听传闻,谢皇后失德遭迁宫,如今谢尚书少了后宫内应,也不知要在朝堂如何动作,方能除去身在大内的妃子。”

“引蛇出洞。”魏一笑将谢濂的计划简略说了一番,见女子目中闪过疑虑,缓缓摇头,沉声道,“王都禁军非同小可,谢氏经营多年,谢昆现又身在金陵,即便我无法在这事上脱身,清除谢氏之前,圣上也绝不会追究于我。”

这结论是魏一笑斟酌掂量多时,权衡再三,他到底相信皇帝终会以大局为重,不会作茧自缚、自取灭亡。

只要清掉君王身侧的奸佞,皇帝仍为不世明君。

当然上上之策,如这下属所言,就是将全部责任尽数推给谢家,到时皇帝的报复,必定血腥而彻底。

他稳下心来,向那女子道:“你一路奔波辛劳,如今还有件事,需要你前去查个水落石出。”

赵让的僭王妃极可能曾现身于王都之事一直盘亘于魏一笑心头,挥之不去,其中更似牵扯到谢昆,难不成那谢昆与其父已是公开决裂,与赵让沆瀣一气?

女子听罢,正要领命而去,魏一笑唤住她,郑重道:“此事宜速不宜迟,你最好两日之内,便能有消息上报予我。”

“首领放心。”女子低声答道,重将斗笠戴上,与来时一般,尽量避开府中仆婢,出了门去。

此时雨已经倾盆而下,似龙王嚎啕,街上几无人迹。

女子冒雨冲了一阵,到底还是败于豆大而密集的雨点之下,躲进一处人家的屋檐内。

她抖了抖身上的雨水,望天兴叹。

适才见首领决心已下,她倒也不好多做非议,不过以她谨慎的天性,赶在重阳日皇帝圣驾出巡时,寻机将随行的贵妃诛杀,这般计划,又是在如此匆促的时间内,孤注一掷,令她有些难以相信是魏头领所能认同的谋略。

如若当日贵妃……南越僭王并不在出游之列,安排得再天1衣无缝,也不过空中楼阁。

何况当圣驾之面痛下杀手,念转及此处她便不由自主打了个冷战,那皇帝心狠手辣,屈伸自如,远非吃斋念佛的主,哪怕当日并不发作,待到时机成熟,就不知伏尸多少,血流几何了。

她低眸沉思,心中愈发不安起来,若首领执着一意孤行,或许她该趁早寻条明哲保身的生路——

那赵氏,到底有何神通,既让朝堂诸臣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又以男儿身熬煮“mí_hún汤”,将皇帝折腾得神魂颠倒?

虽是阅历丰富的皇城司暗探,到底也还是少女心性,她遐想联翩后,蓦然惊觉雨势已弱,不由讪笑自嘲,把头上的斗笠往前一压,再次冲入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