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2/2)灵魂深处闹革命 / 非天夜翔

汽车的,要坐拖拉机或者驴车,前往巴丹吉林和腾格尔沙漠的交界处,那里有一段汉代的长城……”

展行带着班上同学边走边说。

有人私下议论:“那得瑟的。”

展行笑道:“因为我来过,不骗你们。”

一名女生问:“你到这地方来做什么?”

展行耸肩:“来逛,玩,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么?我记得长城前有个村子,很穷的。”

地陪插口道:“对,前年林家村还在,现在已经集体迁走了,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展行:“迁走?迁去哪里了?”

地陪说:“有一位女士带着朋友的资助前来投资,全村暂时迁到武威市凉州区。国家把这里列为一个新的保护区。”

展行:“他们愿意么?住这里的人,户口还在?”

地陪笑了笑:“当时的人口资料整理,据说是有不少人成了黑户,只能重新去登记了。”

展行点了点头。

地陪带他们考察了当地风沙情况,一排白杨已经栽下去了,沙漠化仍十分严重。展行又提出看看迁徙后的村子,地陪便与展行乘车前去凉州区。

展行在一个小村落前转了一圈,说:“建得挺不错,花了不少钱吧。”

地陪说:“政府投资,那位女士也赞助了些,几百万吧。”

展行站在一间平房外,平房刚修好,白灰水刷完没多久,墙壁上张牙舞爪,画着俩只手拉手的小人。

展行好奇进去,门内的大黄狗朝他狂吠,忙抱头鼠窜。

“你这混蛋!”展行拿着扩音器朝大黄狗吼道:“认不出来了么?前年才来过!”

黄狗猢了一声,意思是谁认识你。

展行只得悻悻走了。

盛夏,每一次体育课后,展行汗流浃背地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总能发现一瓶冰凉的蒸馏水。

展行从来不问是谁的,也不问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每次都是拧开瓶盖就喝。

历史系总是女生比男生多,展行到哪儿都是个抢手货。

有女生与班花结伴过来,递给他一瓶鲜橙多,展行一身篮球裤,背心,随手接过,痞兮兮地笑道:“谢谢。”

班花忿道:“让你帮拧开,谢什么呢,厚脸皮。”

展行摇头晃脑像个无赖,把鲜橙多拧开。

女孩温柔地笑道:“谢谢。”

展行随手又拧了回去,把盖子拧得更紧了。

班花:“……”

展行:“木哈哈哈——”

冬天,每天早上,不管第一节是什么课——中国历史抑或西方哲学,展行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位置,课桌抽屉里总有一杯热咖啡,两块薯饼。

某天他终于忍无可忍,六点到校,扒在后门的窗口上朝里张望,看了快一个小时,没人进来。

当天的早餐也没了。

小气鬼,展行时刻腹诽着。

香山红叶纷飞,颐和园夏荫如水,蝉鸣花香,裹着那些平淡的岁月,一年又一年过去,过去的回忆变得难以言喻的遥远。

想起曾经的胶州湾,拉萨的八角巷,柳州的静夜,黔东南的青山,长白的风雪,一切恍若隔世。

若不是有一张张,贴在墙上的照片,展行几乎以为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