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

(2/2)陛下总是被打脸 / 左耳听禅

不为过,顾白若想改弦更张投靠大燕,怕是没等走入国门便被刘承处死了。

至于如今风头正盛的魏国……他当初可是帮着他们大周攻打过魏国,他若真有二心,他就把他当初帮他说服赵王打开边境允许周军入关的证据交出去,届时魏国也会对他弃如敝履。

所以,顾白说白了根本没得选。

周昊喜欢这种一切都尽在掌握的感觉,先前因对战魏国的失利而造成的挫败终于减少了一些。

他指着舆图上赵京的位置,笑了笑。

“顺利的话,再有三个月,应该就能攻下这里了”

…………………………

此时的赵京一片兵荒马乱,赵王满脸惊恐的坐在王座上,道:“先生,这可怎么办?周世子已经帅兵攻到沂城了!”

有其他官员冷着脸不满道:“君上,您现在问他又有什么用?当初臣等就说过周军不可信,怎可大开国门让他们进入我周国境内?”

“如今好了!先前的担心成了真!周国真的从背后捅了我们一刀!”

“依臣看,应该现将顾大人问罪才是!若不是他,我赵国也不至于到今日这般田地!”

面对这样的指责,顾白面色不变,只眼中露出一抹不屑。

“王大人,当初让周军入关的意见虽是我提的,但你们也都当朝附议了并没有反对的,如今出了事,就怪在我头上,这怕是不妥当吧?”

“还有,我们虽然连失数城,但先前用放周军入关的条件与周国合作时,也确实攻下了大燕大片领土,如今算来,其实还是赢多赔少。”

“不知王大人所说的这般田地是指哪般?难道像之前那样墨守成规按兵不动才是对的?”

姓王的官员心生不服,想要反驳,然而顾白这些年确实为赵国做了许多实事,说句赵国能有今日多亏了他也不为过,故而赵王对顾白的信任也是根深蒂固的,一时半刻并不会改变,不待他开口便打断了他。

“本王听说周国此次忽然发难,是因为周世子在对魏的战事上一再失利,急于立功,才会背着周王如此行事。”

“那咱们如若去信给周王,不知周王会不会下令让周世子撤兵?毕竟……毕竟我们两国之间是有盟约的啊。”

此话一出,殿中大半人脸都绿了。

君上不是治国之才,他们早就知道,但说出这样有如三岁小儿般的话来,还是让人忍不住一口气闷在心头。

顾白轻叹一声,道:“君上,周世子既然敢如此做,就证明有利可图,只要有利可图,周王就算不喜他擅自行动,但也不会下令撤兵的,毕竟……”

毕竟他已经接连攻下数城,且势如破竹。

如此大好的形势,周王怎么可能会下令撤兵?

那所谓的盟约,在周国眼里本就是他们说算才算,他们说不算就不算的东西。

赵王闻言更加惊慌了,道:“那……那可如何是好?”

“君上莫急,”顾白温声安抚,“周军虽然攻下了北边的几座城池,但那是因为咱们在那边驻兵较少,再往前到庆南关,他们就不会这么顺利了。”

“周世子毕竟是私自出兵,手中兵马不多,不可能再调集更多人马过来,届时咱们在庆南关与之一战,定能重新夺回胜局。”

他说的笃定,赵王跟着稍稍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人有所担忧,道:“万一周王给周世子增兵了呢?那咱们在庆南关的兵马岂不是仍旧不敌?”

顾白笑了笑,转过头去,神情比刚才还要笃定:“不可能。”

“为何?”

“因为周世子在对魏的战事上不仅失利,最近的一场战争中更是折损了四万余人,周王就算心再宽,也不可能接连不断的给他兵马让他拿来试刀了。”

第135章 逃跑

即便周国国力强盛, 一次损失四万人马也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何况如今的周国情势已经大不如前,这次的败北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然周昊也不会这么心急的调转马头攻打赵国, 试图弥补之前的过错。

众人心中稍安,朝会后各自散去了。

回到自己府邸的顾白又接连写了几封信, 写着写着从桌案上抬起头来, 似喃喃自语般对一旁的小厮说道:“子清,你说我这个人是不是生性凉薄呢?”

小厮吓了一跳, 研墨的手停了下来:“先生为何这样说?”

“因为时至今日,我竟半分不觉得心中愧疚。”

大燕害了他的父母亲族, 他对大燕下手自然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