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

(2/3)死生契阔 / 引煜


苏容和君赢浩都曾指责过他说,说到底,是你没有用心地听这首琴吧。否则,怎会弄不明白其中真意。

原来,他们都听出来了,他们都知道,在宁紫玉的这首词曲里,想要与自己死后归土,并葬八荒。而偏偏他自己,作为当事人,却没有听出来!

为什么也没有早些发觉?!为什么他没有?!为什么他没有了?!!

叶邵夕悔不当初,痛苦不堪,自惭形秽到无以加复,他悔恨到一直用徒手捶击大地,若不是陈青郁紫来找,只怕整条手臂废掉。

宁紫玉的琴与诗,藏头减字,晦涩难懂,只有在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才能令人看清其中蕴含的深意。也许,就是这样让人如梦方醒的秘密才令原本远在天涯的人,听过之后看过之后,就回到咫尺。

而这份费尽心思的爱,仿佛一刹那,就会消除尽叶邵夕这许多年以来的心灵阵痛。

“宁紫玉......宁紫玉......”

“为什么......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为什么骗我......为什么将一切都告诉我......”叶邵夕再也说不出其他,只有紧闭双眸,怔怔地,喃喃地,仿佛受了惊天打击一般,重复着同一句话。

“告诉你?”郁紫在旁嗤笑一声,“就算告诉你又如何?不告诉又如何?扪心自问,当时的你,会相信皇上么?如若今日,不是所有事实都摆在眼前,皇上就算解释,在你心中,莫不也是认定他就是穷凶极恶之人,所有一切,都在狡辩罢了。”

郁紫所说句句在理,压得叶邵夕半个字都反驳不得,无法狡辩。是的,倘若不是今日所有事实都摆在眼前,宁紫玉哪怕是只解释一个字,他都认为这是他的狡辩,说来,他二人走到今日局面,无一不是自己亲手造成的。

“是我错了......所有这一切,都是我错了......”

当此之时,叶邵夕不知如何悔恨难言,痛苦不堪,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

悔之晚矣,到头来,不过人生戏合之上,徒增笑料一场。

唯有天际间飘扬的琴声,哀怨不绝,就像在抒写着一段脆弱的往事,一经提起,就会令人的心灵愈发支离破碎。

不知多少流淌在岁月中的记忆,被哀转的旋律轻轻唤醒,亦不知多少长长的思念,被宁紫玉指尖的琴声抒写成了漫长的征途。

征途之上,这长长的思念,就像那莽莽的荒漠,滚滚的流沙,日复一日,在身经百战中,渐渐磨透了宁紫玉身上厚重的铠甲。

平日里战火纷飞,生死一念的战场之上,让人无暇顾及内心的情感,而现下,唯有在这寂静的雨幕中,落日的余晖下,才能让宁紫玉不再压抑满腔思念,于千军万马前,酣畅淋漓地操琴而歌,就像在昭告世人一般。

无人知晓,在这场身死逐鹿的底色上,早已涂抹了一层重重的伤痛!于是,每每操琴弄歌之际,总是忽然想起那人,想起二人初识的云阳山,云阳山上高高的静静的秋月,苍莽悲凉,冷月无声。

他从不因恋上一名男子而深觉惶恐,更不因为那人放弃江山性命而倍感羞耻,他从不在乎世人看法,他只知道,他曾失去过那人,失去过一切,所以他深知,当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有些事,如果他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一生。

凡事随性而为,随心而为,从容来去,宁做睨世狂徒,不屈就俗世舆论。因此,他绝不会再给自己再后悔一次的机会。

就像这人世之中,原本也只是四件大事身死:身死,识去,心去,意去。

人之本来乃土也,返本还原,复归于土,谓之自然。

沧海桑田,那些古代的枪矛早已锈蚀,复归于土,泯然无迹。所以宁紫玉看透这一切,一曲终了,他在最后,才会说,死后归土,并葬八荒。

从此,天之无涯,地之无级,海之无尽,都仿佛被这琴声,活生生地连续在一起,从无断绝。

愿为鞍马,长驰君处,死后归土,并葬八荒。

这两句话,十六个字,也确是他千思万念之归宿,通曲之结穴。人死之后,长眠黄土,生生不已,没有例外,宁紫玉确实唱出了他与他之间共同的挽歌。

不多久后,风雨之中,只见宁紫玉脖后的衣衫慢慢地,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雨水将那血迹冲刷到腰间,看起来分外触目惊心。

叶邵夕在远处见状,猛地一惊,顿时慌了,一时猜不出这是怎么回事。

他不知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大白,往刚刚二人翻滚的地方看去,却见那处石缝中,赫赫然地倒插着尖钉一般的紫玉碎片。

千年紫玉,有凝血之效,就算风雨冲刷,也不能抹去曾经沾染在其上的血迹。

叶邵夕视力极好,如何看不到在那倒生出的紫玉碎刃上,曾沾染过的血迹。

他至此终于恍然大悟,为何刚刚翻滚之际,宁紫玉一直用右手护住自己的后颈后脑,是怕紫玉碎片扎入自己的命脉中去。

他至此终于明白,为何刚刚翻滚至最后一刻时,宁紫玉会闷闷地发出一声痛哼声,好半天都没从地上站起来。他至此终于相信,原来郁紫和陈青,一字一句都是真的,他们没有骗自己,宁紫玉当真是拼上了性命也要将自己护得周全。

却原来......紫玉碎片插进了宁紫玉的后颈中去,所以他刚刚在翻滚的最后一刻,才忍不住疼痛,身上微微一震。

叶邵夕看到这里,心中已如被无数惊雷击中一般,短时间内浑身麻痹,他除了能够勉强呼吸之外,几乎连任何痛楚都感觉不出来。

从来脑、颈,乃为人之重要器官,重闷一记,都有可能要人命亡,更枉论是千年古玉的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