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

(2/4)农妇山泉有点田 / 衣青箬

。但人看着却比以前灵活了许多,眼神越来越明亮,脸色也越来越好。

进入八月之后,就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这估计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了,齐家山也是所有人一同上阵,抢收玉米。

让人惊奇的事,在这种忙碌之中,原本因为外公外婆去世而憔悴消瘦不少的安氏反倒慢慢缓过来了,恢复了从前的模样,让一直提着心的其他人总算能够松一口气。

收完玉米,就是中秋节了。

唐邱两家照例要回城里去过节,周敏收拾了两大车东西让他们带回去,算是节礼。

别看都是自家地里和山中出产的东西,却都是外面难得的。比如木耳就是在山里发现了长着木头的朽木,然后从家里取了泉水去浇灌,这样长出来的木耳鲜脆爽口,最是养人。更别提像松露这种难得的珍宝,总共也没挖到几个,若不是关系足够亲近,周敏根本不会给。

中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是跟传统美食联系在一起。提到中秋节,自然会想到月饼。不过万山村这里好像没有这样的风俗,也不知道是没传过来,还是因为大家太穷了吃不起。倒是唐一彦和邱玹送的中秋节礼里头少不了月饼。

不过周敏还是打算自己烤一些月饼出来,分送给其他人。

烤箱是请小铁匠打的,质量非常过硬,也就是不能像电烤箱那样随意调整温度而已。

周敏准备了不少品种的月饼馅儿,水果的、蛋黄的、榨菜的、鲜肉的,应有尽有。不过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她时不时冒出来的奇怪想法,所以就连安氏也没说什么,任由她折腾。

好在最后做出来的月饼味道都不错,周敏烤了不少,平常来往多的人家都一个不落的剩了,留下的也就没有多少了,正好足够家里人过节。

不过在中秋节之前,大伯公忽然召集了村子里的一些人去商议,说是要办个秋社。

所谓的社,是社稷的社,也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在民间,这种社节是很盛行的,毕竟百姓们都是靠土地吃饭。社节通常在春秋时节举行,春社是祈福,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秋社则是回报丰收之喜,酬谢社神。

社节的举办时间不定,通常来说取决于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大家都富裕了,自然愿意每年拿出更多钱粮用于祭祀,但若都过得紧巴巴的,几年能操办一次就很好了。

万山村以前就是五六年办一次社节,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尤其这两年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自然要酬谢一番土地神。

这种带有吉祥寓意的盛会,自然不会有人反对,齐老费和齐老三甚至当场开口,愿意捐资举办这一次的社节,不必大家破费。这样一来,事情就可以立刻筹备起来了。

虽然是几年才有一次,但都是有规程在的,大部分人之前也经历过许多次,对其中的细节非常了解,所以操办起来自然也很快。

正式举办的时间就安排在了三天后。

万山村的祠堂就在村子正中间,所以为免起冲突,土地庙建在村后的山上。平常初一十五,逢年过节也都会有人过去烧香祭拜,倒也不显得冷清。安氏也是祭祀大队的一员,不过周敏没有跟着去过。这一回的社节,还是她头一次到这里来。

估计当初修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所以土地庙修得非常小,只有半人高,倒是正正规规像是一套房子的模样,里面供奉的土地神,则是从山上找来形状轮廓类似人形的石头。

土地庙前立了一只差不多跟土地庙齐高的大香炉,祭祀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

在全村人都到齐了之后,由大伯公领头,所有人排着队一次上前敬香,而后将香插入香炉之中。然后在香烟袅袅之中,便开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这种歌舞,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学上的,必须要是在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领头的自然是几位老爷子,齐老费和齐老三就跟在他们身后,在后面才是村里普通的成年男子。

这样一群表演者,周敏原以为歌舞的画风会相当魔性,但实际上,当开始之后,大概是因为气势足够雄浑,居然当真充满了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会让人觉得滑稽想笑。

歌舞结束之后,便有人舞着两只彩狮出现。

舞狮是经常出现在各种庆典祭祀活动中的一环,热闹喜庆,也惹人喜爱。于是鼓声由原来的雄壮转为欢庆,围观的众人面色也和缓下来,一边看一边聚在一起小声的指点议论。

周敏也转过头,打算跟石头说话,结果这一转,才发现自己身边的石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人跑哪儿去了?

周敏四处都看遍了,却根本没发现石头的踪迹。齐老三跟几位族老在一起,安氏也跟村里的妇人站在一堆,至于家里的其他人,他们都不姓齐,这种活动虽然不至于不能参加,但却只能站在最外围。以至于现在周敏身边连个能问话的人都没有,也只能暂且放下此事。

就在这个时候,周围忽然出现了一片鼓噪惊叹之声。

周敏下意识的往场中看去,才发现不知何时,地上已经多了一排提篮,里面装着五谷。——说是五谷,其实篮子的数量并不只有五个,毕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的作物被发现,如今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稻、黍、稷、麦、菽了。

比如万山村如今的经济支柱黄金米,就不能不在这种场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