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

(2/4)农妇山泉有点田 / 衣青箬

好不容易被齐老三劝得回转了心思,将周敏当成女儿而不是媳妇来看,这件事就成了她最大的担忧。

偏偏齐老三浑不在意,说什么等十八岁再议亲不迟,反正敏敏这样的好姑娘只会人人求娶!也不想想,等她十八了,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合适的早都已经娶亲了,剩下的不是年纪太小,就是续弦填房,哪里还会有好的剩下?

第55章 杨梅酒

“黄金米”的事, 周敏说到做到, 种子拉走银子入手之后,便几乎没怎么过问。

只有石头偶尔会跟她汇报一下进展——村里哪些人家已经被齐老费说动, 准备今年将山地都用来种玉米,顺便套种土豆;唐家楼一场玉米宴来了多少贵客捧场;城里徐县尊又是如何恩威并施, 将玉米种子尽数卖了出去。

整个四月,天上还是一滴雨水都没有。直到端午节才淅淅沥沥的下了半天小雨,但才堪堪将田打湿,就又停了。

没有水,水稻就种不下去。

每一种庄稼都有自己的时令和季节,错过了之后倒也不是说不能种,但能收多少就很难说了。

譬如水稻, 现在没有水,等到六月里梅雨季时再种也不是不行,但那时就太晚了。且不说种出来的稻子好不好,原本八月能收的谷子要留到九月, 说不定赶上秋汛, 一年辛苦就都泡了汤。

这个时候,那些种了玉米土豆的人都不由庆幸起来,玉米和土豆这两个月都只是在长叶子, 缺水可能会有一点影响, 但不及水稻那么大,这是旱地作物的优势。

为着这个,周敏再到村子里去, 路上主动跟她打招呼的人都更多了,脸上都带着和善的笑意。虽说种玉米和土豆是齐老费说动的,但种子却是齐家出,这大伙儿都知道,自然也承他们的情。

那寥寥几家没种的,这时候心情就复杂了。倒不是说他们种了别的没收成,地就在那里,好好侍弄总不会太差。但是那些东西都无法取代水稻成为主食,想要靠着这些东西撑到明年,显然是不可能的。

家里有点儿积蓄的还好,又不是没遇上过灾荒,熬过去了下回吸取教训也跟着种就是。那些本来就紧巴的人家,想到接下来的一年,嘴巴里都是苦味。

万山村里是如此,整个高顺县的大环境也差不多。这两年种了玉米和土豆的人都暗暗庆幸,没种的捶胸顿足。

好在又过了十几日,五月十五之后,终于下了几场雨,勉强能够将水田没过,趁着这个机会,众人连忙抓紧时间抢种,总算是在雨季之前将水稻种下去了。

但是这样一来,时间太短,这些秧苗还未来得及落地生根,雨季被水一冲,很多都会直接被冲走,同样会造成减产。不过相较于无法下种的情形来说,无疑是好得多了。

虽然天旱对推广玉米和土豆更有好处,但周敏也没有无端希望大家倒霉的想法,水稻能种下去,也跟着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钱是赚不完的,总体来说,周敏还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直这么延续下去。

不过她今年几乎没出过村子,这些事也只是道听途说。现下人微言轻,真正能做的也有限,与其忧国忧民,不如将自己的日子过好。所以周敏很快将注意力转到了自家那几株杨梅树上。

这是去年清理这片山的时候特意留下来的,进入五月之后,树上的杨梅就已经开始露出了红色,只是尚未完全成熟。对于这种久违的味道,周敏可谓是十分想念,一天从树下经过几次,眼巴巴的看着,有红得透一些的,就摘下来先尝个鲜。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了周敏这种几乎没怎么遮掩的神态,这天石头一早就提着小篮子出了门,下午时分回来,篮子里就装满了又红又大的杨梅,品相非常好,让周敏一看就开始分泌口水。

“这是从哪里来的?不是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吗?”她问。

石头道,“山上的杨梅成熟的时间不一,跟树种和地势都有关系吧。我跟其他人一起去的,他们知道几棵熟得早的杨梅树,不过就是离得远。”说着将篮子往周敏面前一放,“给你的。”

他一回来就直接到小楼这边来了,其他人都不知道。

周敏拎着篮子去小屋那里,用泉水将杨梅泡过。在现代的时候她泡杨梅时还要加盐,怕里面有寄生虫之类的东西,而且人工种植的杨梅,总担心打农药之类的问题。但是这个时代纯天然无污染的杨梅,周敏就不舍得折腾了。用盐一泡,杨梅的味道也会完全被破坏掉。

野生的杨梅口感会略酸一些,就算尝起来甜其实回味也是酸的,但这种酸却会让人欲罢不能,吃了一个还想再吃。

不知不觉间,周敏堪堪将半篮子的杨梅给吃了下去。

石头就坐在她身边,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周敏能够感觉出,他此时的状态很放松,很惬意。

她将来装在碟子里的杨梅递给石头,“你吃吗?”

“在树上吃够了。”石头道。

周敏很轻易的相信了这种说辞,因为她觉得换了是自己,见到杨梅树肯定先吃个痛快。但一棵树上个头最大、红得最好的杨梅总是有数的,别人吃个痛快的时候,石头正忙着将最好的挑着摘下来呢!

不过周敏也没有继续吃,她自诩是个成年人,勉强还是能够控制住口腹之欲的,剩下的留给其他人,大家一起分享。

当然分享的时候,她难免也要蹭上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