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2/2)十二年,故人戏 / 墨宝非宝

看看就好,都是旧新闻,”他走近,把一顶巴黎正流行的帽檐翻转的钟形女帽递到她眼下,“你要迟到了。”

“我很快回来。”

“不用急,”他说,“难得你在巴黎见个朋友。只是不要到天黑。”

“嗯。”

沈奚接了女帽,在手中握着,若非要紧事,她是一秒也不想离开他。

沈奚并没和他说见谁,只说是大学同学,傅侗文也没追问过。

她临走前和谭庆项交代了两句,把自己要去的餐厅地址和电话号码都留给谭庆项,这才放心出了门。

到了圣米歇尔大道,她找到那间咖啡馆。门外坐满了人。

全是一个个的小圆桌,桌子直径不过二十厘米,摆上几个杯碟就占满了。反而是圆桌周围的藤编座椅,每一把都比圆桌要大。十几个桌子放置很随意,绅士小姐们也坐的随意,享受午后咖啡。椅子抵着椅子,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拥挤的午后聚会。

绅士们只能把握着报纸的手尽量放低,避免边角蹭到身旁的陌生人。

阅报者十有七八,沈奚不懂法语,但也猜得到,其中半数会在关注和平会议。

她又想到家里堆积成山的报纸。

……

在角落里,难得有个圆桌,只放了两杯咖啡,坐着一位先生。

沈奚看着窗边圆桌旁坐着的男人,脚步停驻,对方从玻璃反光中看到了她的影子,偏头回视。两位好朋友,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竟然还是老样子。”陈蔺观亲自起身,想为她拉开对面的座椅。

“这里人多,你不要假绅士了。”沈奚拦他。

她把帽子搁到腿上,喝了口咖啡。

陈蔺观以手肘撑在桌边,笑意满满,等她喝。

沈奚去年12月离开纽约前往巴黎,在游轮上就给他发了电报,但不巧,陈蔺观刚启程前往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两人在海上,彼此错过。

直到前几日,陈蔺观返回巴黎,才算促成了这次的见面。

当年沈奚离开纽约,没来得及和他告别,这些年他们虽然恢复通信,可一直无缘相见。

真到面对了面,看到对方的脸,和通信又是不同的感觉了。陈蔺观不由记起在纽约读书,两人你追我赶,学到入魔的岁月。

沈奚是他从心底佩服的人,也是他认定的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挑在和平会议来?”陈蔺观笑着问,“在信里还故作神秘,不肯告诉我?”

沈奚抿嘴笑。不方便答。

幸好,陈蔺观知轻重,见她的笑容,就识相地不再问了。

“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多年了,你后悔吗?”陈蔺观突兀地问。

后悔?她奇怪:“你指什么?”

“你在纽约最感兴趣的是心脏外科,也有天分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心脏学医生,你后悔吗?突然回国,毁了自己的前程?”

从两人恢复联系后,陈蔺观就不遗余力地劝说她来欧洲读书,当听说她放弃去英国的机会后,毫不留情地在心中指责她目光短浅,荒废天分。

他对她昔日放弃心脏学的事一直耿耿于心,难以释怀。到今天仍是如此。

沈奚摇头:“不后悔。”

“你是在逞强。”

“是真心的。这几年我在国内,单单是救活的人就有上千人,救治的病患早就数不清了,还有——”她笑起来,“我还给蔡将军的军队送过钱。你看,我也做了不少的事。”

“你本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也许吧。她放弃争论,不在意地喝咖啡。

沈奚放了杯子:“我想求你帮我做一件事。”

“我就说了,你是个功利主义者,”陈蔺观仿佛识破了她,愉快地说,“找我总是有事情的,不会仅为叙旧。”

沈奚又一次没反驳。

两人在念书时就是你来我往的谈话方式,从没人肯示弱。接连两次的沉默,让陈蔺观很不适:“我和你开玩笑的,没有你的资助,我走不到今天。只要我能帮的,你只管说就是。而且,千万不要用‘求’这个字。”

“我想……让你为我推荐一位心脏学医生。”

陈蔺观恍然:“你是想找我的教授?为你的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