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4/6)重生之温曦 / 浠浠

为明都远郊高峰村圭河桥的图纸测绘师,不料在桥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后不久,一个大雨滂泼河水泛滥的夜晚桥被水冲垮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孝宗帝震怒,正要将林峰一家满门抄斩时,安尚书助力吏部尚书严查,发现设计图纸合理无误,只是工部相关人员进行工程建设时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待事发时又将林知推出来顶事背锅。孝宗帝最后严惩涉事相关人员,赏丝软金银安抚林知。但林知经此一事,发现性子严谨耿直的自己不适合官场,便不顾安尚书的挽留辞官归乡,在乡野之间做一名教书先生。

为了不让自己祖上的手艺失传,林知还是将水利、土木的技艺传与林峰,并将当年之事一并告知,让林峰牢记安尚书知遇救命之恩。林峰传承了林知的技艺,偶尔应乡人之托从事相关事务。在李玄昭被派至宜州治水患前安尚书曾书信请求林知出山相助,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林峰主动要求前往帮忙,待李玄昭到达宜州后与其汇合,近日已随着李玄昭等人顺着宜州主河道做了许多勘探测试的事宜。

☆、第九章

温曦原地犹疑,不知道是该转身躲入林子自行离去,还是上前打声招呼。正徘徊间,一个不经意的抬头却发现李玄昭目光正直直落在他身上。好吧,想来是被发现了,温曦提起一口气上前行礼:“草民拜见大皇子殿下。”“不必多礼,起身吧。”李玄昭伸手虚抬了一下温曦,一旁的安文江略显诧异地看着李玄昭的动作,而后好奇地打量身前的少年。

身前的少年眉目清秀,肤色白皙,言谈举止适宜,让人易生亲近之感,听口音该是宜州本地人,这大皇子殿下什么时候认识的,方才还道他直直看向林子方向是为哪般,现如今这般亲民的做派倒是不同于往日。

李玄昭看着身前依旧一席月白素色长袍,他似乎偏爱这种颜色,距离当日太守府初识已过了几日,眼前这人温和的眉目倒像是刻在脑海似的,如今再见,竟毫无陌生疏离之感。李玄昭为自己此刻的心绪感到慌张,又有丝丝不易察觉的欣愉,似梨花初语,似雨后新叶。

温曦站定后抬眼看向李玄昭身旁这两位初次见面的男人,安文江看了一眼李玄昭,朝温曦微笑施礼:“在下宜州安文江。”林峰面无表情地朝温曦点了下头:“林峰。”温曦赶忙回礼,“晚生温曦,”东曦既驾”的”曦”。”“温曦?温公子家父可是砀山县令温阑?”安文江疑问道。“正是家父。”温曦微笑回答。

“你方才在林子做什么?”李玄昭看着旁边说话的两人,朝温曦问话道。“草民方才在林子看书。”温曦将放置在衣袖的书籍取出来给李玄昭示意,又禁不住问道:“殿下可是在勘探砀水河?”“这河名曰”砀水”?”李玄昭问。“正是。砀水河对岸便是砀山”温曦转头指向河对岸的县城。

李玄昭这次来治理的主河道名曰“红水河”,音同”洪”,暗示多洪水泛滥的意思。红水河发源于川蜀岷山南麓,穿过山脉至川蜀境内分南北两支,至宜州百里处复合为一,向东流入海。砀水河是红水河南向的一支分流,绕城郭而行,砀山地势较平坦,多林木,是宜州四县八乡受灾影响最小的区域。

“殿下和我们这几日从距宜州百里处红水河交汇的地点出发探察,今日方行至这砀水河处。温公子既是砀山本地人,是否能带我们看看这砀水河,顺便观赏一下闻名的砀山梨花美景?”安文江笑嘻嘻地建议到,取出折扇自诩倜傥地扇了两扇。若是没差错,该是投对了大皇子的心思,只是这心思是欣赏、赞慕还是别的却不得而知。

温曦心头一跳,不由回想起母亲的叮嘱,但在看到李玄昭直看过来的目光,那目光里似倒映着砀水明净的水面,让温曦不自觉答应了,“若是殿下不嫌弃,草民可陪同稍作介绍。”“好。”李玄昭微微上扬了嘴角,扬袖往前走去。温曦心里诧异了一下,方才李玄昭的笑是真实还是错觉?“温公子,发愣那?走吧!”安文江笑着用折扇点了点温曦的头,这小孩年岁约莫十四、五岁,心思纯净却是个表情藏不住心思的,倒挺有意思。

安文江笑着回头间却看到李玄昭转头回来,对上李玄昭的目光时安文江不自觉心虚,手上摆扇的动作滞了一下。温曦回神有些羞恼的往前加快脚步跟上李玄昭,安文江看着在前快他们几步的李玄昭和温曦的背影,这莫名感到和谐的感觉是怎么回事?还有,刚才我莫名心虚什么?铁定是今天走路走昏了头!安文江用扇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快步跟上。

温曦带着李玄昭等人从林子出发顺着砀水河绕着砀山转了一圈,砀山人临水而居,水陆较为便利,常用货船从砀水河驶入红水河,到与红水河相通的各县市进行贸易往来。最后温曦他们来到了砀水码头,码头上零零散散停泊着几艘船,小一点的可做货船用,也有公子哥一掷金银做游船观赏用。

“这砀水河的船贸业倒是做的不错,看着管理挺完善的。”安文江一开扇子,边摇边道。“我们砀山以梨为主,果园均是成片种植,每至中秋前后,砀水码头船只来来往往,各色人员熙熙攘攘,均是来采摘贩卖砀山梨的。而且除了梨,我们每年的稻米产量也可观,是砀山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温曦笑着道。

李玄昭看着温曦与有荣焉地介绍砀山的风土人情,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