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节

(2/3)一路凡尘 / 一叶苇

>
猫儿说,他估计戴阿姨也是用的夫家的姓。

不是戴文远,而是……戴维斯。

戴维斯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戴文远是戴太太给他起的中国名字。

陈忆西点头:“嗯嗯,好,被这么年轻的你叫姐姐,我觉得自己年轻了很多。”

“你本来就很年轻啊!”柳侠难得有一次恭维人正好恭维到点子上,因为这是他真实的感觉。

陈忆西的样子和柳侠的想象完全不同。

柳侠想象中的戴女士,应该是个皮肤白皙、妆容精致、服饰华美、态度矜持、谈话过程中不时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已经完全西化的中国贵妇形象。

而现在坐在他面前的女子,有着和年龄十分相符的外貌特征,和京都的女子比,她的皮肤不够白皙细腻,而是淡淡的棕。

还不是那种涂着橄榄油精心晒出来的棕,而是接近于柳侠最常见的乡下农民长年在太阳下劳作的肤色。

眼角有淡淡的鱼尾纹,但绝对不是愁容惨淡的鱼尾纹,而是岁月流逝应有的痕迹。

她素面朝天,衣着随意,言谈亲切,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流露出胸中自有乾坤在的从容与自信。

柳侠来之前所有的忐忑,在陈忆西那句肯定的问话“柳侠?”之后马上烟消云散,眼前的戴女士给他的感觉非常舒服。

这是岁月赐予善良而热爱生活的人的最好的礼物吧?柳侠心里这样想,猫儿在异国他乡能得到这样一个人的照顾,真的很不错。

小店的生意确实好,柳侠一杯雪碧没喝完,周围的座位就几乎都满了,取面的窗口排起了长队。

他们前面的桌子坐上了四男二女,两个男人一坐下就开始抽烟。

——

柳侠扭头轻拍其中一个人的肩膀:“大哥,我们这儿有小孩儿,能请您把烟掐了吗?”

——

穿着某商场统一员工服的男子笑着把烟举了一下:“成成成,就这一根儿。”

——

柳侠问陈忆西:“我去端咱们的面吧?”中国没有法律层面的禁烟要求,他们只能快点吃了走人。

——

陈忆西伸手接孩子:“行,吃完咱们找个清静地方说去。”

——

在京都想找个清静地方颇不容易,陈忆西推着婴儿车,柳侠站那里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去哪里合适。

第357章 闲聊

陈忆西也在想,她把孩子递给柳侠,拿出手机:“我弟弟刚买下的一个院子离这里不远,我给他打个电话,看他能不能把钥匙给我送过来。”

柳侠接过孩子,捏了捏小家伙的脸蛋儿,小家伙却突然裂开嘴哭了起来:“咔——咔咔……”

柳侠赶紧把他竖起来,让他趴在自己肩膀上,他刚才已经发现了,这小东西不喜欢平躺,一放平就哭,立起来马上好。

小家伙果然又安静了,不过,柳侠觉得托着他小屁股的手忽然一阵温热,他赶紧欠身,把小家伙往前举,免得把自己身上尿湿。

陈忆西合上电话:“他今天值班,出不来。”

“哦。”柳侠说着,把小孩儿屁股上的尿布拿掉:“还有干的吗?”

陈忆西跑着去开后备箱:“有有有,准备了一大包呢。”

她把湿尿布接过去,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又递给柳侠一条干的:“你会换吗?”

“会,”柳侠这会儿已经找回了带孩子的感觉,熟练地把尿布塞进小家伙柔软的小裤子里,抻平,掖好:“柳岸小时候跟我睡,天天晚上都得尿好几泡。”

他说着话忽然想起来,“哎,对了,我一个……一个亲戚在王府街那边有个院子,临街倒座开了个玉器店,后面的房子收拾成了个茶舍,不对外营业,就自己朋友闲了过去喝茶聊天,咱们去那里成吗?”

“好啊,刚吃了那么多肉,喝点茶正好。”陈忆西说着把已经垫好了尿布的小孩接过去自己抱着,“走吧,这家伙也该喝奶了,去你亲戚那里讨点白开水。”

——

除了真正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京都人的生活节奏还是蛮快的,曾广同的朋友们大多跟他一样,即便到了退休年龄,单位也都不肯把人放走。

而他们这些人经历使然,都不习惯无功受禄,所以单位在把他们高高供奉起来当吉祥物的同时,也会给他们派点轻松又体面的事情,比如带带研究生,参加一些学术活动以提高这些活动的逼格等等,所以这些人通常也都不闲着,因此,曾广同茶舍里白天很少有人。

陈忆西盘腿坐在席子上,抿了一口茶,缓缓舒出一口气:“嗯,这里真不错,自然,朴素,幽静,我感觉换上身绢丝广袖的衣服,自己就成魏晋名士了。”

柳侠一手抱着小婴儿,一手轻轻摇晃着奶瓶,说:“魏晋名士嗜奢华,只是出门看个景赏个秋,就要彩锦铺地,珠玉帷幔几十里,平日里的生活更是讲究到死,咱这个就是自己家编的高粱席子,仅多就是多编了个花样,跟人家没法比。”

陈忆西说:“时代不同,那个时候的奢华生活,可能还不如现在京都中等家庭的享受呢,知识他们没空调和电视机,对吧?”她摸摸身下的席子,“享受呢,很多时候和贵不贵的没关系,而是一种感觉,这席子给我的就是自然、朴素、幽静的感觉,不,还要加上一点,踏实,这个屋子,给我的感觉像回到家了,很踏实,很想躺在这里看大部头,看到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