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

(2/3)种田吧贵妃 / 宋御

堂堂的开国元勋,爵位一代都没有传下去。唯今的国公府也就他们成国公府和定国公府了。

他们虽然是国公府,可也没多吃多占,和哪个结怨。如果他们这样再得不到皇帝信任,那他们怎样也只有家败的一条路,没办法的事。左右如此,还不如放开了活。

可他爹越是小心,他这最小的儿子偏偏自小就能惹祸。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发烧烧坏了脑子,还是天生下来就是缺根筋,人情往来一样儿不会,从来直来直往,人家稍微拐个弯儿就看不明白。可偏偏又是个练武的苗子,自小打遍京城无敌手——当然,指的是和他同龄的,年纪越大,功夫也越好,至少和他打过架的,他就没输过。

舞阳侯世子也是嘴欠,笑话骆易傻,然后就让骆易给揍的胳膊折,腿骨折,鼻青脸肿没个人样。

那还是新皇登基后心疼他这小舅子在京城万人烦,怕被人欺负,特封了安陆侯。揍舞阳侯世子就是封侯的当天傍晚,天上下着小清雪……

之后自然是一堆嘴上官司,皇帝没办法私下自己掏银子赔给了舞阳侯,可是认错骆易是拧着脖子不认错的,最后索性一走了之跑西边战场上去了。

皇帝再次查缺补漏,隔天就下了明诏,意思是安陆侯自请戴罪立功,主动去了西边保家卫国。

——谁都知道怎么回事,可是皇帝亲自扯起这块遮羞布,舞阳侯一家子再气,也只能作罢,苦果自己咽了。至少那混世魔王走了,他们清静了。

承平帝对骆家算得上相当偏爱,既有皇帝对功勋之家的尊重,也因娶了成国公府的嫡女的亲近担待。可是哪怕这样,成国公还是一颗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一家人做大,走了之前被清算的国公们的老路。

这不,又心疼小儿子回京闯祸,可又想小儿子,一路写信叮嘱他回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结果,也不知道那些信是不是都上骆易当了厕纸,半个字都没入心,一进京就万众瞩目。

骆非安慰完成国公,转身去找骆易,到了才知道骆易走到一半终于想起来自己是有家室的人,带个外男住进去不方便,又带人去了西厢房。

等他寻到西边的厢房后,骆易将这位‘三好将军’安顿好之后又急急忙忙去了皇宫看皇后。

骆非仰天长叹,这不着调的弟弟。

既把人家兴冲冲带过来住下,还不热情款待一番?居然就把人扔家里,自己个儿跑了?

好在骆非爽朗,也不在乎柴榕一张面瘫脸,三句话并一句话说的冷淡,热火朝天地就聊开了,等饭菜上桌,眼见柴榕风卷残云吃了个干净,他越发感觉到自家四弟的不靠谱。

果然,连顿饭也没管!

他把人带成国公府到底是想和人亲近,还是想和人作仇啊!有这么招待客人的?!饿死了算谁的?!

第519章 叛王

柴榕就在成国公府住下了,好在骆易并非没心没肺的,除了第一天奉旨探姐,其余时间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

成国公甚感欣慰。

平西总督还未返京,相关一系列的请封折子却已经陆续递了上来。

安陆侯和显武将军虽然被一纸诏书召回了京城,按理封赏也是应当等平西总督折子上的一起批下来。成国公曾有意无意地和皇帝提起过,当年安陆侯名义上是戴罪立功出去的,言下之意还请皇帝不要封赏。

皇帝倒是没说不行,但也没说行,成国公心里没谱,承平帝是有主意的,他认定的道理十匹马都拉不回来。成国公无奈,只得让自家夫人进宫请皇后说项。

从来只听说过让自家闺女给谋封赏的,还从未有过主动求皇帝不要封赏的。

皇后虽是女流,性子却不随成国公,闺阁时也没成天听自家老爹念叨什么木秀于林,与皇帝少年夫妻便恩爱有加,了解他的性子,也不揽活,只道交由皇帝定夺。

“……我爹未免太谨小慎微了,圣上不是刻薄寡恩之人。成天总提心吊胆过日子,那日子还有什么盼头。我好歹是个皇后,不欺负别人就不错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

成国公夫人无奈叹息,当年谁不说太祖宽仁?

大杀功勋的时候可没半点儿手软。

这位承平帝自小就跟在太祖身边,是太祖手把手交出来的,还能差了?

太祖学问啥的一般,算计起人来可是比猴儿都精。

他们这些小辈都没经历过当年那场声势浩大的清算,开国前三五年还算平静,君臣和睦,可是之后的十年间基本上每年都要死上个把开国功勋,各种原因,花式繁多。连先祖的亲侄子信王都受到清算,被污了个阴谋造反,最后还是先祖的发妻冯皇后几番开口求情,才免了信王的死罪。

可放出来之后,信王在牢里受的酷刑也没让他熬过那年冬天,之后信王那一脉也就败了。

成国公曾做过监斩官,前天还同朝为官,甚至情同手足的,隔天再见已经是在刑场。大冬天的那血都把雪给染红了,给染坊似的。

那时候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轮到的就是自己。

老成国公要不是死的早,估计他们别说爵位,很可能连项上人头都不保。

成国公夫人也是那时候过来的,知道成国公的惧与怕,可这些他们都没办法明说。尤其是皇后,至少人家夫妻感情一直还挺好。她说了,只怕令他二人心生隔阂,反倒坏事。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