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节

(2/2)方宅十余亩[系统] / 宁雁奴

循着声张头看去。

七八岁的童子唤着撒丫子跑在田野间的小猪仔。

小猪仔不“听话”,童子急的,只好追在它屁股后跑,上气不接下气的,嚷嚷喊着:“大、大毛,别跑!”

郁容“扑哧”地笑出了声,倏地侧首看向他家兄长,嘴唇微启,可惜话没来及说出口。

聂昕之突兀伸出食指,指头探入其口舌之间。

郁容猛地张大眼,瞪视着“道貌岸然”的男人——

光天化日的耍流氓,简直伤风败俗!

最关键的是……

大毛,你洗手了没?!

第186章 番外二

冬春之交, 乍暖还寒时,易受病邪侵体。

福居社的孩子不少患得了风寒。

关键是一个传染一个, 这边才康复, 那头又感染上了。

郁容得阿若的传讯,收拾收拾医药箱,带上一名辅医, 乘着马车自官营医药局出去,穿雁洲城而过,一刻钟的功夫便抵达了福居社。

正式投入运转已有好几年的雁洲医药局,建立在“城乡结合部”的坊郭间,一边临着码头, 一边迎着驿路,不管是雁洲城的住户, 或者附近的村镇居民, 前来寻医看病都挺方便的。

在各地医药局陆续建成,交由职事官们管理后,郁容一年差不多有半数的时间就待在雁洲这,给来往医药局的病患们看病;

再抽出个三五个月, 随机去某些个医药局“微服私访”,其间主要工作仍是救人治病。

实践并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医术。

旻国之大, 生病之人不知凡几, 他这个虚职的晏安大夫,有时候比统领十万郎卫的逆鸧卫指挥使还忙。

尤其是雁洲医药局——其人大多时候待在这边,绝不是因为, 或者单纯因为家在这儿,而是——地处连接了东南西北的最繁华的枢纽城市,每日登门求医的病人络绎不绝。

远不止是本地住户,因病“住院”的道途客,其人数之众,占满了安乐庐的床位,可谓是“睡无空席”。

作为主事大夫,郁容能不忙吗?

故此,他现在一般都是坐镇在医药局内,除却诸如妇人难产之类,鲜少再有空暇,主动到哪个病患家上门应诊。

这回应下阿若的请求,主要是考虑到福居社孩子多,登门挨个看诊更方便些。

不说感染风寒的,其余没出现症状的,不管老人或者小孩,也是时候做个全员“体检”了。

毕竟福居社可是圣人“安济坊”工程的一个试点。

兼具“养老院”与“孤儿院”功能的“安济坊”,其建造、营运与管理,远比官营医药局更复杂而棘手。

几年过去了,安济坊还在缓慢建设中。

欲速不达,圣人不着急,被寄予重托的郁容却得三不五时地关注一下。

“劳烦小大夫你了。”阿若迎到门口,轻声说了句,“实在是染病的孩子们太多了,长信这些天又不在家,光靠着社里的大夫根本忙不过来。”

郁容摇头:“何谈劳烦。”

说着,不自觉地打量起友人,小半年没见样子没大变,但其人气息每每都比前一回相见时平和了些许。

到现今,几乎看不出少年时的“刺”了。

阿若斜了他一眼:“傻不愣地,瞪着我看啥呢?”

郁容闻言失笑:“没啥。”

收回目光,环顾着规模比几年前大了近一倍的宅院,粗略推断,此处收容的孤寡老弱者人数增多了一倍不止。

服务于这偌大的福居社,确是需要极佳的耐心,阿若的x_ing子大概就是这样慢慢被“磨”软和了罢?

寒暄了两句,几人便丝毫不耽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