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3/3)男人这东西 / 圈叉

下一口水井,盖着木板。

一位妇人坐在小板凳上,手带黄色r-u胶手套正在剖鱼。

妇人打扮普通,穿绿色的布衣,围着格子围裙,下shen是宽松的运动裤,脚下一双布鞋。

高城大摇大摆进门就喊,“我回来了!”

妇人一抬头,喜上眉梢,“啊呀,城城呀!”连忙摘下沾满一双鱼腥味的手套,洗洗手赶上去,和高城站在一处,抓着高城的手嘘寒问暖。

高城任她抓着手,“晴姨,姥姥姥爷呢?”

“午睡呢。”晴姨手指放在嘴唇上,又埋怨高城,“怎么回来也不说一声!”高城声音自然而然小下去,笑眯着眼,“晴姨,难道我每次回来还得跟您打报告,您级别赶上首长了啊。”谈笑之间完全一副没大没小,哪里有军营内一副天大地大我最大的恣意妄为,语气甚至有撒娇的意味。

晴姨满眼含笑和疼爱,点着他的脑袋,“就贫吧!你这孩子!”

高城口中的晴姨年约五十上下,中等个头,鹅蛋脸柳叶眉大眼,眼角有一泪痣,短发整齐的塞在耳后。她本外乡人,与丈夫进城讨口饭吃,不幸中年丧夫,立志不再嫁娶,带一对女儿生活。高城不懂事晴姨就到他家帮佣。高城姥爷嫌家里有外人不肯点头,高城姥姥见一个女子带俩孩子孤苦伶仃不容易,硬是拍板同意的。高城姥爷不是个硬心肠,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几场病来,晴姨悉心照顾放在眼里,平时做活实在深色姥爷欢心,早当成一家人看待,缺少不了。晴姨将高城姥姥和姥爷奉为父母般孝敬。她知道老人疼高城,更将高城视如己出,好吃的好用的总是给高城留着,生怕高城有不如意的。

高城拍了一下袁朗的肩,“我战友,袁朗。袁朗,这是晴姨,看着我长大的。”

晴姨连忙转向袁朗,客气的道,“哦,同志好,你们快进去,我先给你们先泡个茶。城城桌子上有你爱吃的桂花糕,自己拿。”

高城愤愤不平瞪大眼,“泡茶?晴姨,你拿我当客人啊!”

晴姨笑道,“谁叫你那么多天不回来,被当客人那也是自找的!”拉了拉高城的手,“不管怎么得今天得吃了晚饭才走啊!”

高城胡乱挥手应着,快步朝里屋走去,“得得,姨,先来点东西,饿死我了!”蹭的登上台阶,一进里屋,直冲八仙桌上的糕点。

袁朗礼貌的和晴姨打了招呼,随高城进了里屋。

“等着,我给你们下点面去。”晴姨说完就朝厨房忙活去了。

屋子虽旧,却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八仙桌靠着墙,墙上帖着年画,年画两边有诗词,上方有两方镜框框着黑白相片,分别是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年人的遗照。年轻人头发梳的文思不乱整整齐齐,带着一副牛n_ai瓶底的眼镜,是位知书达理的文化人。老年人则剃平头,皮肤黝黑,一脸褶子,目光深邃。

高城口里塞着糕点,递给袁朗一块,“年轻那个是我姥姥的第一任丈夫王金存,原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指导员,牺牲在一九四八解放战争汶河县战役,葬在纹河县革命烈士陵园。旁边的是我大姥爷谷子地,我姥爷兄弟,原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那次战役整个连队四十八人就剩他一个人埋死人堆里活下来。”

袁朗的眉微皱,“高城……这是你家?”

高城拉出八仙桌底下的椅子,一屁股坐到凳子上,他摇摇头,“正确说,是我姥爷家。”

高城发现桌子上有张烫金的请帖,拿过来瞧瞧,皱了皱眉,放回原处。

袁朗慢悠悠的尝了一口糕点,甜蜜的味道在口中满出来。他将视线对准挂在墙上的老式相框,里面框着不少黑白老照片。袁朗细细观察这浓缩人生的影像。

其中有一张是对男女的结婚照。男的剑眉郎目,相貌堂堂,蓄短发,下巴光溜溜的很干净,眼角眉梢尽显意气风发,愉悦言表于情;女子则长脸高颧骨,皮肤雪白,两只漆黑的小辫扎在两耳旁,浓眉大眼,眼神温润,秀气朴实。

一路看下去,袁朗在一张这家人全家福里找出张他略熟悉的脸。那张照片里有两对男女,年长那对穿布衣坐在前面,老太太手里还抱个胖娃娃;年轻的情侣站在他们身后,年轻女子上身着白色衬衣,一脸巾帼不让须眉的j-i,ng干,男子一身戎装,英伟潇洒。此合照中年轻男子不是他们军大名鼎鼎的军长还能是谁──袁朗见过高城的父亲。第一次见到军长是他来老a参观,袁朗为其表演,受到好评。

唯一的彩照是一个男孩子穿军装、带大盖帽、胸前揣水枪,对镜头敬礼,男孩眉目清秀,跟个女孩子似的。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想必定是高城。

高城乐了,“你当这里敌人阵地,搞侦查啊。”

“老本行嘛。都成本能了。”袁朗含笑而坐,“你还真是三岁看到老的主啊。”

高城哼了一声,“瞎说。”顺着袁朗的视线,看到墙上相框里自己的照片,整个人一楞,吞口唾沫装若无其事。

袁朗又说,“你小时候还长的真秀气,跟现在还真是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