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球探

(2/3)重生之足球神话 / 冰魂46

,那怎么办好呢?凌枫费力的想着认识王叔以来的情景,终于想明白了,哈哈!就用老方法就是了。^_^

从那天起,凌枫每到放学就会到当年认识王叔的那个足球场踢球,他已经打定了主意,就和以前一样,通过自己高超的球技吸引王叔的注意力,成功的打入他们的圈子。

想法是好的,也非常的可行,不过有一点问题他忽略了,他的球技太好了!

凌枫源于前世的经验加上今世的锻炼,使得原本就变态的他更加的变态,165cm的身高,虽然身体略显单薄,但是对于一个刚刚11周岁的孩子来说,上升的空间是巨大的,他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凌枫在那个足球场踢了三天,几乎所有经常去踢球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怪胎,不少和王叔一样性质的人力邀他加入自己的球队,谁都知道这样一个优秀的队员加入自己的球队产生的效应,那绝对是几何数的。

这些人比较容易搞定,凌枫砸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招牌就堵住了他们的嘴,但是凌枫的优秀引来了另一批苍蝇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那些人就是专业的球探。

虽然在90年代初期中国足球职业化尚未形成,但是足球的魅力势不可挡,不少城市乃至城市之间纷纷自发的举办了联赛,直到94年甲a联赛正式开赛,中国才有了第一个正规的职业联赛,但是如果没有以前这些民间的自发性联赛,甲a的开幕只能是句空话,94年之前的这些联赛与甲a相比除了规模和影响力小之外,差的也只是个领头的机构而已。

这些球探是非常非常敬业的,如果要参照另一种职业与之对比的话,那么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了90年代后期明星云集时那些最不受明星欢迎的职业——狗仔队。

作为一名球探,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得知了凌枫这个天才的11岁小球员后,纷纷打电话给他们的球探朋友,一时间,本市所有稍有规模的球队中的王牌干探纷纷向这个不起眼的小球场汇合。

有句话叫耳闻不如目见,作为一名优秀的球探,也许他的技术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眼光绝对是一流的。听到朋友在电话中描述的这个小球员是如何如何优秀,“他甚至能用屁股颠球!”,诸如此类的话他们并不完全的信服,来到这里的原因一半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另一半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是一间到小凌枫出色的球技,顿时眼珠都掉在地上了,周围的人不禁一顿抱怨:“本来这个球场就够破的了,现在多了那么多眼镜片,还让人怎么踢球啊。”

球探这个职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其程度远远比保险推销还要残酷,挖到一名好的球员就意味着丰厚的奖金,身份的提高,而且在球员成名后还可以信誓旦旦的吹嘘:“xx大牌球员就是本人当年慧眼发掘的。”这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凌枫虽然年幼,但是那脚出神入化的技术,超人的意识,还有出色的速度,无疑让众球探们捡到了宝。

为了不让这样一个美玉“埋没”在其他的队伍,也为了自己丰厚的奖金,众球探是卯足了劲,一方面研究调查凌枫的家庭背景,好采取相应的措施与他的父母沟通,另一方面就是对对手的打击报复。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至理名言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第一天来到场地的球探是11人,这些都是第一批赶到现场发掘的工作者,第二天来球探的人数增至23人,翻了一倍,第三天只增加了4人,第四天球场上突然冷清了下来,只剩下9个人,第五天只留下了第三天来的四个人。

为什么?那我就解释一下,第一天来的球探身份比较低,是一些中小队伍中的兼职球探,所以他们的行动最快,一有消息就立刻赶来;第二天来的就是一些有些门面的队伍中的半职业球探,这些人往往自觉有些身份,但是在同行都证实了的情况下也忙不跌赶来;第三天来的人物才是真正的大人物,这些人是省里大型足球队的专业球探,在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后才赶到球场,而这些巨头级的人物一来,来的早的小鱼小虾连口剩饭都没得吃,谁都知道球队等级得高低决定球员工资得高低,这些大型的足球队都有大型的企业在后面做经济支持,人家平时球员训练都给工资,哪像这些小型球队要靠比赛得了多少名才能得到奖金来维持球队的基本开销。

知趣的就偷偷离开了,聪明的能想到利用自己刚刚查的的资料mài_bǐ小钱,也不枉此行,当然也有笨的,死赖着不走,那就惹毛了这些大碗级的球探。脾气好一点的,挑明了告诉你这个球员我要定了,明天不想见到你们几个;脾气差的直接找几个街头小混混在背后一闷棍敲过去,醒来就躺在医院了。

凌枫被这些老油条烦的受不了了,只好暂时放弃了在球场等王叔的计划,在家一躲就是几天,但是老油条就是老油条,凌枫以为不去踢球就没事了?怎么可能!他们已经把凌枫的家世查的一干二净,尤其是得知凌枫父母双亡的消息,非常的兴奋。

别误会,不是幸灾乐祸,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自然也没有经济来源,为啥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呢,因为没钱啊,为了生活他们想赚钱,而这些大碗级的球探就可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拿出一份合同:“看,多好的条件啊,又能继续读书,平时还有钱赚,你要是在比赛中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