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锦衣夜行 » 第234部分阅读

第234部分阅读

(2/6)锦衣夜行 / 月关

有所行动,皇上不妨看一看,说不定张辅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传回来,以向天下证明,他,也是皇上麾下一员名将”

朱棣听了微微有些不悦,只道是夏浔有意婉拒,仔细一想,确也如是。他儿子才刚刚出生,这一去至少又得一两年,他哪舍得走。可是,为人臣者,为君分忧,这点觉悟还没有么“你的岳父和白莲教不清不楚,为了掩饰,你又擅杀朝廷命官,这等重罪,我未做任何处置,你儿子出生后,我破格提拔,恩遇隆重,现在又委你重任,却还要推三阻四”

不过一想到白莲教,朱棣不免就会错了意:“难道正因为此,杨旭才不肯领兵他是为了避朕的疑虑么”

想到这里,朱棣不禁释然,微笑道:“文轩,朕的意思,是叫你去坐镇,叫你去,那就是用人不疑,你无须有什么顾虑。”

他转过身,负起双手,缓缓而行道:“朕叫你去,其实有朕的打算。士弘行前,朕曾诫谕他:毋养乱,毋玩寇,毋毁庐墓,毋害稼穑,毋盗取货财,毋掠人凄女,毋杀戮降附,有一于此,虽有功不宥,尔其慎之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扶治一方,然后还师。其实于战事之外,这些事你会比士弘处理的更好。不过,当时你经略辽东正在紧要关头,脱不得身。实际上”

朱棣说到这儿,忽又沉吟起来,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夏浔不觉有些奇怪:“皇上吞吞吐吐的,他还有什么不好吩咐的事情么”

朱棣迟疑了片刻,似乎下定了决心,转身再度看向夏浔,目光有些灼热起来:“文轩,安南,自秦朝时候起,便是中国故地,唐朝时候,还隶属于安南都护府管辖着,朱温灭唐,中原大乱,安南趁机自立,宋朝无力收复安南,遂任其自立,到元朝时候,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却在安南连遭败绩,也不得不止步于彼”

夏浔心中一震,脱口道:“皇上的意思是”

朱棣沉声道:“朕已得到准确消息,安南陈氏,已经灭绝朕出兵安南,讨伐黎氏,兴灭继绝,以尽宗主之责不假。可是陈氏已绝,这安南四十八府州一百八十县,三百余万户,介时,由谁来统治呢唐之亡,交阯沦于蛮夷,迄今四百余年,至是复入版图有望文轩,这开疆裂土之功,你不想要吗”

第729章一担挑,有分歧

看着夏浔的表情,朱棣脸上的笑容慢慢地凝固了:“怎么你不认同”

夏浔道:“皇上,臣以为,安南,吞不得”

朱棣眉头微微一锁,随即又倏地一挑,沉声问道:“说出理由”

夏浔深深吸了口气,这才说道:“我大明问难于安南,原本是应安南陈氏之请,而今陈氏已然绝嗣。黎氏冒犯天朝,固然应当出兵惩罚,我们也是以这个大义而出兵的,成国公英国公兵发安南后,先用了攻心计,列举黎氏罪状,散播于安南民众之间,因此大获人心。如果我们出乎反尔,剿灭黎氏之后,就势吞并安南,安南官民会怎么想今日我们的助力,来日将成为我们的强敌”

朱棣展颜道:“呵呵,原来你是担心这个这个么,倒不成问题,剿灭黎氏之后,朕自然不可立即在安南复郡县,设流官,朕会运作一番,应安南军民所请,顺理成章地设置郡县,叫安南重归中土”

夏浔道:“如何应安南军民所请”

朱棣哂然道:“安南军民若是铁板一块,众志成城之下,黎氏如何可能取陈氏而代之黎氏可以找得到人拥戴他,难道朕就不能在安南官吏耆老中寻一个人代言,以陈氏绝嗣为由,主动邀我大明在安南恢复郡县,直辖设官么”

夏浔道:“皇上,这只是手段只是一个名,而非人心安南军民百姓岂会因此归服”

夏浔又道:“若依臣看来,安南国陈氏也罢黎氏也罢,不管是谁称王,对我大明恭驯顺服,都不过是畏于我大明之强盛,绝非诚挚效忠。黎氏取陈氏而代之,只要仍能恭驯于我大明,足矣,纵然我们费尽气力,扶保陈氏称王,对我大明何尝不是一样的我强则温驯我弱则不恭利益国之利益一切都取决于国之利益,对安南是这样,对我大明也是这样”

朱棣道:“开疆拓土,难道不是国之利益”

夏浔道:“是但是,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成吉思汗江山十万里,顷刻间烟消云散,难道不是前车之鉴我大明要开疆拓土,一要看地势,其地险要,一旦落入他人之手,于我大明终是心腹疾患,必夺二是看其财富,鱼米之乡,得其可济万民,当夺三是看其可控与否,打得下来,且能治理下去,可夺四是看其与我朝廷于我百姓有益或无益,弊大于利,入不如出者,不该夺

皇上,安南,从来都不可能成为我大明腹心之患,北地野蛮,才是我中原自古不变的强敌,鞑靼虽受挫折,但元气未失,一旦瓦剌与鞑靼的争斗有所缓和,鞑靼必然再度南侵,我们的大敌,还在北边活的好好的,这时在安南丢下数十万大军,每日耗费粮米无数,对国力的耗损实在是太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慎。这存亡之道,仅仅体现在“败”上面么不然,惨胜,也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个惨,或者是兵士伤亡之重,也可以是国家耗损之重。臣说句不恭的话,它不是买卖,却也有共通之理,如果战争的付出,远远超越战争的所得,我们为何而打

再者,现在朝廷很多大事,疏通运河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