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耽美小说网 » 校园耽美 » 锦衣夜行 » 第200部分阅读

第200部分阅读

(2/6)锦衣夜行 / 月关

地采买,较之从并内购买运输,也要廉价多多。汉民多了,我大明官府控制辽东便更加得力,最重要的是,不虞鞑虏谋夺辽东时,断我粮道。”

夏浔说得有理有据,众人一时找不出可以反驳的道理,雒佥见场面有些冷下来,便咳嗽一声,又道:“那这屯田之制,与军户改革,又有什么关联”

夏浔若有深意地瞟他一眼,说道:“雒尚书,我方才已经说过了,要做到这一点,军屯得改成民屯,部分身在军籍者,就得划归民籍,这就必然要提到军户制度的变动了。何况,军户制度,也不是通行百世达于边疆,万试万灵的办法。”

夏浔知道触及军队改制,那就是和丘福这班武将叫板了,眼下立国未久,军户制还没有出现重大的弊端,如果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或者想一口吃个胖子,在全国改变旧制,阻力太大,恐怕就算能行,也得扯上几年的皮,所以他很明智地把范围固定在辽东。

因为辽东特殊,才需要变革只要能获得通过,就是一个成例。等它在实际操作中较之传统政策彰显出更大活力的时候,朝中并不乏有识之士,皇帝也并非昏匮之君,自然会想到在其它地方施行这个办法。

夏浔甚至给自己拟好了退路,如果不能一步到位,那就军户制和征募兵制掺着来,一地两制,和平演变,不然一下子对全国数百万军队来个大变动,光是裁撤下来改为民户的那些人家的安置就是一个大问题。

夏浔道:“军户制的优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军户世袭,可以保证兵源,不虞军卒短缺,所以能保持较大规模的军队。同时,若养一支上百万的专业军队,朝廷负担也太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军费开支比较轻,这些都是它的优势。

而缺点则是,一世为兵,世世为兵,兵家子弟,再无其他出头之路,久而必生怨诽。再则,军户地位过低,尤其是太祖时候所分田地,随着军户家庭子嗣繁衍,渐渐增多,已养不起他们的家人,囿于军籍,他们又无法去做别的营生。”

夏浔扫了众大臣一眼,沉声道:“这一点,无需本人多说,就拿朝廷的统计数字来说事儿,洪武三年的时候,逃亡的军士就达到”

夏浔扫了眼手中记事的笏板,说道:“四万七千九百八十六人,这是朝廷统计并宣布的数字,诸位大人当无异议吧”

这是都是事实,实际上这些年来,军户士兵逃亡事件愈演愈烈,朝廷越来越重视户籍制度,远行要发路引,未尝不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才需要加强对百姓的流动控制,旁人如何反驳

夏浔道:“故此,臣以为,完全施行军户制,不够妥当。尤其是在辽东,军户多来自于内地,远离故乡,从此却要扎根于彼,生生世世不得再离,军心民心,更加难定。而归附的辽东诸部,不在我大明军籍,永远也不能充为我大明官兵,这也不利于他们为我所用彻底融合的政策。因此在辽东,军户制度应当做些改变”

丘福又问道:“那么,以辅国公之见,辽东军制,该当如何变革”

夏浔口口声声把军制改革限制在辽东,丘福的抵触情绪果然轻了许多,只要夏浔没骑到他的头上指手划脚,只在辽东那一亩三分地上折腾,丘福眼下还是不愿同气势正炽,在皇上跟前愈加受宠的夏浔正面对抗的。

夏浔脸上微微露出了笑容,亢声说道:“考究自先秦两汉,直至如今的建军之策,大致有征兵制府兵制募兵制”

夏浔做足了准备功夫,这一番言谈,从先秦到现在,各种兵制的优缺点都说得一清二楚。

似府兵制那种养兵方法,起源于北魏,本就是少数民族政权闲时牧战时兵的一种养兵之法,唐初以均田制养府兵,将这种制度发扬了光大,可是均田制一破坏,府兵也就烟消云散了,如今根本没有推行的条件。

说来说去,最可用的政策只有募兵和征兵这两种,募兵主要是从东汉开始的,中间被府兵制所取代,到了宋朝再度发扬光大,事实证明也是不成功的。那年头,好男不当兵,东汉和宋朝的募兵制,最终使得兵员素质持续下降,军纪败坏,根本不堪一战。

而征兵制呢在阶级分明的年代,行政实施能力是个大问题,夏浔的解决办法是,主体采用募兵制,部分乘用征兵制的特点,建立精锐常备兵团,同时部分保留军户制,建制上形同于宋朝的禁军和厢军,却又不尽相同。

朱棣起兵靖难时,因为兵员短缺,曾经施行过募兵制,广募北平保定永平三府青壮从军,百姓未必愿意当兵,尤其是那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强制性的征兵,这种兵制在他登基之后才停止。

在实际的历史上,明帝国对于军队建设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土木堡之变,大军丧失殆尽,明景帝就曾招募天下义兵。再往后,如戚继光募兵所建之戚家军,俞大猷募兵所建之俞家军,都堪称劲旅。征募士兵组成的军团战斗力普遍较军户制军团要高得多,这一点不止朱棣清楚,在场武将心里都清楚。

因此,夏浔一说,朱棣就马上了解了这项兵制改革的优劣,不觉大为意动。实际上他现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倒不是对夏浔所倡议的兵制改革有想法,而是担心两点,一是这样做是改变祖制,而眼下,还没有什么影响军队军力的严重情况,需要朝廷做出重大变革,另一点就是军费开支势必要比军户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