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3)我是太阳 / 未知

发八十二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弹,是那种弹头里填充了高效炸药的专打步兵的爆炸弹。炮弹是从兵营中心一辆残存的坦克上发射出来的,因为是平射,炮弹飞出炮口不到一百公尺就直接命中了一栋楼房。数百块分裂的弹片充当了第一批杀手,紧接着的是强大的气浪和天雨似狂泄而下的碎砖。关山林只觉得眼前火光一冒,万朵金星使他的眼睛立刻失去了视觉。最先受到打击的是他手中提着的那支冲锋枪,枪管被飞来的弹片雨削断了,飞得老远,这使剩下捏在他手中的部分显得奇形怪状。紧接着,他整个的人都飞了起来,高高地飘在空中。在他失去知觉之前,他听见不远处传来邵越绝望至极的一声嘶喊:师长

乌云是在励家窝棚受的伤。

那是廖耀湘兵团被最后打散的地方。

廖兵团先是企图向北退回沈阳。东野五纵和六纵已先期赶到,在姜家屯、二道河子一带摆出强大的品字形阵地,将廖兵团向沈阳退却的铁路、公路全部堵死。廖兵团欲退不得。东野各路纵队纷纷赶到,采取渗透穿插战术,楔入敌阵,战斗在廖兵团腹部各处打响,一下子就把十万大军打散了。廖兵团的官兵像遭了雪雹打击的羊群,惊慌失措地到处乱蹿,东边炮响就往西边跑,西边炮响又往东边跑,浪头似的忽东忽西。田野上、村庄里,到处是胡撞乱蹿的散兵,解放军战士。后方的医生、护士、炊事员、宣传员、民工,无论男女全都投入了抓俘虏的战斗,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棍子扁担,连棍子扁担也找不到的,就赤手空拳抓人。乌云一气抓了二三十个俘虏,抓住了押往集合地,返过头来再去抓。开始是几个人一道,男兵和女兵分了组,到后来就跑散了。乌云剩下一个人。乌云在一条小河边捉住了一个躲躲藏藏的老头,一问,老头竟是四十九军郑庭笈的高参。乌云高兴坏了,押着高参就往回走,走到一个村庄前,听见村里有人喊站住有一个穿着廖兵团军官服装的人没头没脑的跑出来,后面有一个解放军战士在追。军官空着手,解放军战士拿着枪。军官跑得快,解放军战士眼见追不上。解放军战士远远看见乌云,就喊,截住他那是个当官的乌云一个机灵,就把手中的卡宾枪举起来,冲着那个奔跑着的军官尖声喊,站住军官抬头看见了乌云,扭头就往另一个方向跑。乌云喊,不站住我开枪了军官站住了,手往怀里掏着。乌云不知道他掏什么,心里一慌,就开了枪,子弹飞出去,远远地落在军官的脚边,军官却扬手丢了一枚瓜型手雷过来。乌云没有战斗经验,不知道那黑乎乎的家伙是什么,呆呆地站在那里。远处那个解放军战士急忙喊,快趴下是手榴弹乌云听了才明白,连忙趴下。手雷在这个时候已经爆炸了,把乌云重重地一掀,她就失去知觉了。

乌云醒来的时候人已躺在急救队的病房里了。

乌云受了伤,但不是皮肉伤。乌云没有被手雷的弹片击中,击中乌云的只是爆炸产生的巨大气浪和泥土块,据急救队长说,乌云被人送回来时,整个人就像泥猴一样,给她洗了个脸才认出她是乌云。急救队长原来是作战部队的教导员,受了伤才转到急救队来的,对打仗很熟悉。急救队长说那简直是奇迹,手雷就丢在你身边不远,周边又没有障碍物,而你却完好无损。急救队长告诉乌云,那种手雷是奥地利生产的,样子像小甜瓜,所以叫瓜雷,使用的时候保险销往外一拨,身上一磕,丢出手,七秒钟以后就爆炸,别看只拳头大小,个头不大,炸开后能产生四五十块弹片,有效杀伤面积为二十米。是不是恰巧丢向乌云的那枚手雷威力就要小些呢当然不是,它的威力并不小,可以说威力发挥得很正常,因为乌云抓住的那个俘虏,就是四十九军郑庭笈的那个高参,他就被炸死了,炸得脑浆四溅。乌云后来觉得有点儿可惜,急救队长瞪眼道,这种险事,人家万幸还来不及,你还说什么可惜的话,你脑袋是不是有问题急救队长本来是顺口说说的,谁知乌云就感到头真的有些隐隐地疼,像是有个什么东西被置放到脑袋里面去了。急救队里都是救护兵和抬担架的民工,医生只有一个,医生很忙,忙着在帐篷里开刀取子弹缝合伤口。医生匆匆忙忙过来给乌云检查了一下,翻翻眼皮子,敲敲脖颈,说,是轻微脑震荡,不是什么打紧的事,休息几天就好了。急救队长就吩咐乌云休息,实在休息不住,就在驻地帮助做点儿洗绷带烧水之类的轻便活儿。但乌云不干,乌云要到战场上去。乌云说,我是团员,我不能泡病号。乌云硬从床上撑起来,谁也拦不住。急救队那时接到命令赶到大黑山六纵的阻击阵地上去救伤员,乌云也带着一副担架上去了。乌云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一连抬了三十几个伤员下来,累得天昏地转,小辫上都往下滴着汗,有两次还恶心得直想吐。乌云把这一切都遮掩住,没有让任何人知道。当然,乌云自己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她已经把将伴随终身的头疼病种植下来了。

还有一件事乌云不知道,那就是关山林负伤的事。

辽西战役全部结束之后,乌云所在的急救队也奔往沈阳去了。这个时候,沈阳的战役也结束了,周福成的十三万守军全部被歼,沈阳已经解放了。乌云他们是坐着一辆美式十轮卡车从西城进城的。就在他们进入市区的时候,一辆道奇车与他们的车擦边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