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45

(1/4)[胤禩重生]怜我怜卿 完结+番外 / 西山东水


只是终究是心有不甘哪,尤其是看到康熙得意洋洋地要做个千古一帝时,再看看这伙天天上蹿下跳着谋求皇位的侄子们,还是气得牙痒痒,总是忍不住要出手报个小仇。

“不止如此吧,您这些年的动作可是频繁不少,只怕不单是为了出气?”皇父那代人的恩怨暂且放过,胤禩更关心道绰这些年举动背后的深意。

真是敏锐,道绰淡然一笑,也不隐瞒了,答道:“确实如此,即便是确信了我已不在人世,玄烨也没放过我的后代,如今我只有一孙女了。与其坐以待毙,我何不搅浑一池水,让他无暇顾及,更让这段历史永远地尘封?”

他做到了,上一世随着夺嫡之战的愈演愈烈,皇父确实是精力不济了,道绰的事他们是一点端倪都没发现。而且出于防备之心,直到驾崩,也没将道绰的事告诉任何一个儿子。

叹口气,胤禩继续追问:“那现在呢,您为何又将这些事告诉我?”

“不管胤礽打得是什么主意,以我对玄烨的了解,大清的太子是肯定要换人了。其他皇子嘛,你看重的可不是玄烨欣赏的,而玄烨倚重的必定也不如你的意。如何,要不要四叔帮你一把?”道绰把诱饵抛了出来。

“条件呢?”胤禩沉默了许久,问道。的确,太子这一走,把他的许多布置都打乱了,所以道绰的提议,他需要考虑。

“正名,归宗。”玄烨不会做的事情,胤禩却未必会抗拒,如此也能完成额娘的心愿了。

“先帝的皇四子连陵墓都有了,追封和硕荣亲王。”所以,您打算用什么名义?

道绰一字一句地说道:“为我外祖正名,以大清成宗皇帝后代的身份归宗。”

“轰隆”,一声惊雷在胤禩头顶响起,多尔衮!董鄂妃竟然是东莪格格,难怪孝庄太后会对襁褓中的皇四子出手,也难怪道绰能屡次在大清掀起大风浪。

☆、第一百零六章

“哦,对了,玄烨这几日的不见人,只是因为他的中风之症状日益加重,虽然有太医的针灸压制病情,但心不平气不和的,情形可不乐观啊。”

最后离开时,道绰还心情甚好的告诉胤禩他们这一消息,可惜却没有在对方脸上看到太大的情绪波动,似乎他们早就知晓了。真是对不可爱的父女,让人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了。(︶^︶)

前世皇父一废太子时,就因情绪悲痛难忍而中风了,以致右手不能写字,改用左手批答奏章。这一次皇父好似无事,却始终不露面,胤禩早有此猜测。

玉佳撇撇嘴,切,康熙那是属小强的,哪有那么容易倒下,历史上太子都两废两立了,他还照样蹦跶了十年呢,指望这点“小事”就让他over才不现实呢。

多尔衮,还是八岁幼童时就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十五岁封贝勒,十七岁时因赫赫战功成为正白旗旗主,还在攻灭蒙古察哈尔部时获得传国玉玺献于皇太极。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盛京后宫时,未立嗣子,多尔衮身后有两白旗支持,与皇太极的两黄旗亲信大臣对峙,双方相争,委决不下,最后拥立了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登基,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改元顺治。随后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先后获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帝还下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称“永垂功名于万世”。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仅三十九岁。顺治帝闻之震悼,亲率王公大臣缟服东直门外,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但不久后,多尔衮的政敌纷纷出来揭发他大逆之罪,接连处置其党人,两个月后顺治帝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并毁墓掘尸。但是多尔衮对清王朝确实是立下了不世之功,这点却是无法掩盖的,直在顺治十二年还有人不断地替多尔衮翻案。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评价多尔衮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与弘旺说了道绰的身份后,胤禩头疼地揉揉额角,这次吊起来的哪里是个大鱼啊,分明是个鱼雷!八旗中有多少想为多尔衮翻案的人,就有多少想置多尔衮一脉于万劫不复的人。

玉佳捅捅同样沉思的弘旺,疑惑道:“多尔衮不都死了许多年了,影响力还这么大啊?”

“多尔衮虽没有称帝,却可说是大清入主中原后那有实无名的第一任帝王,其人也是文武兼备,手下追随者甚广,除了其统领下的两白旗外,连正黄旗下都有不少宗室心服于多尔衮,何况正红旗等其余旗的情况。当年先帝纵然是百般不满,却也只敢在多尔衮死后动手,而且表面看来,多尔衮一派是树倒猢狲散,可实际上那些人怕是隐匿在暗处,搜罗了不少替多尔衮翻案的证据在手,所以今日那位长辈才敢有如此要求。”

弘旺虽然没有活到乾隆替多尔衮翻案的时候,可那些年里八旗里的异动却也看着眼里,历经百年多尔衮一脉的势力依然可以撼动大清。虽然阿玛和他早已料想过,幕后之人敢现身必有大依仗,可背后的势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