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7

(3/4)[胤禩重生]怜我怜卿 完结+番外 / 西山东水

可也把户部的老底给揭了,户部同僚又怎会将你当自己人,明面上不能收拾你这个皇子,但暗地里少不得要想办法把你边缘化。(没错,八爷上一个跟户部牵连甚广的折子,就是有坑老四的念头在。)

但胤禩敢不跟刑部打招呼就上折子,是因为内容几乎跟刑部事务毫无牵扯、对刑部同僚来说无关痛痒,而且当折子内容成为全朝关注的重点时,胤禩的做法还让刑部的人能理直气壮地面对各方的打探,我们也一点不知情啊,挡掉了许多麻烦。所以说,就算同样是孤军奋战,也得讲究方式,手段圆滑一些,不仅不会得罪人,还能让旁人领你的情。

老四啊老四,你两辈子都不变的弱点就是太过刚硬,须知刚者易折。吏治腐败时需要你这把斩刀,等河清海晏了就会四面为敌,所以上一世你的继任者乾隆可完全没延续你的作风,反倒凭着所谓的“宽厚仁德”将你的功绩抹掉。弟弟如今这一手将你的问题直白地摆在你的面前,不知你可能想明白?还会继续前世的冷面无情吗?在回府的路上胤禩暗自盘算着。(八爷虽与雍正有仇,但也不会去否认雍正的功绩和能耐的。)

作者有话要说:  按下毒主使者的计划,八爷不甘心被康熙迁怒要继续深查,但查出来的是跟自己额娘有仇的僖嫔,这下就把康熙、太子、大阿哥与惠妃三处都得罪了。当时八爷是被封贝勒中年纪最小皇子,前朝官员们正注意着呢,中毒的事对太子、大阿哥的名声都有损害,所以这件事当时是必须被压下去,不让前朝知道。而现在前朝的目光都被朝鲜征人的事给吸引了,没人关注前不久八爷中毒的事了,可以拿出来查了。康熙就让下边人去继续查,给八爷一个真相补偿他折子提议的功劳,而僖嫔这个替罪羊,在康熙、八爷等人都冷静下来的现在,是根本糊弄不过去了。所有人一细想,都明白了下毒人当初的打算,怎么能不生气呢?这下说什么都得把人给揪出来算账。 可下毒主使者也没办法,八爷当初不闹着继续查了,现在康熙又突然来掀老底,措手不及,总不能自己站出去吧,不管合适不合适,先把替罪羊僖嫔扔出去,缓口气。毕竟是后宫的人,对前朝事情突然影响到后宫完全没有准备。

☆、第十八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京城众人的翘首期盼中朝鲜使臣终于姗姗到来,等理藩院的官员教好礼仪规矩、讲过禁忌之后,就可上折子给皇上,定下接待日程了。所以今日的朝会上刚刚结束闭门思过的八贝勒胤禩再一次成为众人的焦点。

朝上太子胤礽上表奏,自七月挑浚新河告成,永定河新开,浑河百姓免于水灾,俱称皇恩浩荡、感激涕零。皇上心系万民,当派钦差前往巡视河工、体察民意。此折,康熙大加赞同,遂派皇子诚郡王、八贝勒并大臣李光地、于成龙等人南下,视察黄、淮两河水务,一路至江南观民生、察民意,三日后启程,不可延误。

旨意一出,朝中的明白人大悟,看来这朝鲜征人之事已经功成大半,才有了诚郡王等人下江南。李光地是理学大师、于成龙是人尽皆知的清官,二人在汉民文人里声望极高,诚郡王胤祉也是文采出众之人、与文人相交甚广,这些人去文人墨客荟萃云集的江南,无疑就是去监视江南文人风向、并为皇上的功绩声望造势。至于八贝勒是被太子等势力排挤出京,只捞捞安抚江南文人的功劳,京中的诸事就不必想沾手了。唉,所以说在朝堂上混,想要中立绝非容易的,否则就像八贝勒一样明明是有大功之人,却偏偏被沦落到陪衬的,不少官员心底叹气着。

在众人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神中,胤禩欣然接旨,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满,让旁人不得不赞一句好风度,不愧是宫里出来的,朝堂上能做到这样荣辱不惊的人也不多啊。而索额图、明珠两人又在心底对胤禩多了一份忌惮,单说喜怒不形于色这一点而言,太子与大阿哥不及八贝勒啊,此子不容小觑。

下朝后,又有太监来传旨意,称太子已在毓庆宫中备下酒席邀众兄弟一起为胤祉、胤禩二人送行,胤禩只得应下。酒宴上又是一番明争暗斗、言辞交锋,太子名为鼓励实则威吓、大哥暗含挟制、三哥奚落、老四隐藏不满……觥筹交错中胤禩少不得一番斟酌应对。原想着再好好叮嘱叮嘱留京的九弟他们,也只得等明日了。

三日后京郊送行时,不少官员都来了,不便来的也安排人手在那观望了。呃,也不是为了拉拢皇子什么的,原因嘛,这段时日八贝勒不是常有惊人之举吗,这次不知道会不会再有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呢,大家都是京里混的,总不能消息滞后吧。说白了,就是一堆看热闹的。

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中胤禩带着八福晋出现了,没错,是八福晋,八贝勒居然带着福晋一块出京办差去了。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你此行多半就是个陪衬的,干多少事都无所谓,但你这样是不是有点太明目张胆了。你看,别的皇子出京办差,偶尔带个格格都要充作丫鬟的,你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现在我们总算懂了刑部的人为什么总对你那么无语,你这不靠谱的孩子就该交给你家皇帝老子烦去。

胤禩其实想的很简单,就是机会难得,带福晋出去游玩,至于其他重要吗?爷这辈子算是看明白了,皇子虽然能封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可兼领六部差事、领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