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3/3)朕的皇后又穿越了 / da青蛙

君玉看着老实,又是个嘴巴严的。沈文清虽然没有交代她不要四处张扬,但是沈文清也没说不能说,可沈君玉便闭紧了嘴巴,谁都没说。

这事便没人知道,只当沈文清出去玩了,而且还把和离的妹妹丢下了。

再后来,沈文清封后,虽然全国都知道如今要有一个男皇后了,讨论度之高,想必思林府应是也收到消息了。但,沈文清的名字却没有传出去过,何况,他本是清源县的衙役,谁能想到一着转身,就成了当今鼎鼎大名的男皇后呢?

谁也不会往那处想的。

孙伟铭乃孙家独子,父亲是个秀才,但是个穷酸秀才。孙伟铭过够了苦日子,跟着父亲学了字以后就自己进城给人当学徒,在古代,认字确实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

孙伟铭只有一个姐姐,在孙伟铭当掌柜的时候嫁到了沈家村。之后,孙伟铭自己开铺子,这才和冯家的小闺女结了亲。

冯家也不是大富人家,但是读书人,孙伟铭也想找个像姐姐那样知书达理的人。谁知,冯家其他两个姐妹确实知书达理,唯独这小闺女是老来得女,冯家夫妻都很疼爱,便骄纵了些。

冯氏自认自己是读书人,看不起孙伟铭是个商人,但因家中急需用钱给二哥娶嫂子,另外两个姐姐又已经出嫁,这才让自己嫁到孙家。

她一来便没受什么磋磨,孙伟铭的母亲和蔼,并没有晨昏定省等规矩。但因年轻时供奉丈夫读书赶考,熬坏了身体,在冯氏生下长儿子,孙母j-i,ng照顾了三年,便辞世了。

孙父愧对孙母,在孙母走后不久,也跟着走了。

冯氏嫁到孙家,可谓吃喝住行都是衣来伸口饭来张手。等伺候她的公婆走后,孙伟铭的米粮铺子也上了轨道,开始赚钱,冯氏便请了下人,跟本无需她自己做什么事情。

这日子一过就是多年,孙伟铭又是个脾气好的,冯氏只得了一个儿子,便不愿意再生。孙伟铭也未多说,铺子的银钱月末都要交到冯氏处。

冯氏每月每月的把银子送回娘家,致使最后店里周转不上,孙伟铭和她要钱时才知道哪里有什么存款。

一听说要冯氏回家拿钱,冯氏更是哭闹不止,孙伟铭没辙,这才把赚钱的米粮铺子兑出去。

那时候,孙伟铭还不知道,米粮铺子最后是冯氏的两位兄长用他这些年赚的钱买了过来。

失了银钱的来项,冯氏更是看不上孙伟铭,日日和他吵闹。

直到沈文清将葫芦县的两个铺子交给孙伟铭打理,每个月给两个掌柜的工钱,孙伟铭的日子才算是过的去了。

冯氏因此也安静了,孙伟铭因此将银钱存到了银号,并不给冯氏管理,冯氏倒也没闹。

反正每月孙伟铭给冯氏的花销足够,这便凑合又过了几年。

直到武皇登基,在葫芦县这样的小地方,无论哪个皇帝登基,也就说上两句,毕竟对于他们这种小百姓来说,没甚区别。

只听说当今皇后定的是个男人,那确实让小镇热闹了一番。

封后大典前,肖府着人来通知,说是肖府要举家迁移京城,要把铺子卖了,若孙伟铭需要,他们可折中卖给他。

这两个铺子孙伟铭看了多年,自然知道盈利如何。

肖府仁善,愿意接济他,定是看在大侄子的面子上的。孙伟铭当时就心动了,他和肖父商量之后,就回去取钱。

谁知道,回去才发现家里的银票全没了。银票没了,存款自然就没了。

这是孙伟铭和冯氏婚后第一次勃然大怒,打了冯氏一巴掌。冯氏气愤离家,回了娘家。

孙伟铭气的差点晕了过去,但想到唯一的儿子,又有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