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2/2)谁捡了朕的小狼崽 / 山有鹿鸣

孤一般,如有任何怠慢,知道么?”

冉彦的语调依旧平平,似乎在吩咐什么无关紧要的事。但元德脸色一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奴才失言,请殿下责罚。”

冉彦叹了口气,“你下去吧。”

他向来不喜人多,一般是元德一个人伺候着。如今元德退了出去,便只余下冉彦一人。

空荡荡的寝殿,像极了他当年独坐龙椅的时候。躺在宽大的龙床上,能听见窗外冷风呜咽。

妃嫔们是不许睡龙床的,无论多么受宠,也得不了这个荣耀。他便常年独睡,伴风声虫鸣入眠。

宫里人皆以为他严苛。

其实并非如此,他只是看着龙床尴尬罢了。

祁子澈双目刺红,将他压在龙床之上,啃噬着他的脖颈。他觉得这是为帝之耻,扔了龙床,修了寝宫。可寝宫依旧是那个寝宫,站在那块地,便能想起在那发生的事。

他便不许妃嫔上龙床。

冉彦思绪飘远。

史书上是怎么写他这个皇帝的?

英明神武、勤勉为政、爱民如子?为人严苛、不苟言笑、迫害忠良?

对了,史书上肯定要记下重重的一笔,说他为帝二十载,竟从未立后,也未设储君。

上辈子,不知他哪个儿子杀出重围,登了皇位,也不知这尧国天下是否依旧安稳。冉彦脑子里杂乱的很,许多东西疯狂的涌入他脑中,他头疼欲裂。

第11章 南书房

太子太师林嗣宗,以前是翰林院掌院学士,才能自是寻常人不能比的。

林嗣宗早些年夺过状元,文采斐然,学识渊博,被称一声大儒也不为过。皇帝还曾下令让他编撰史书,修订字汇。不仅如此,教起治国之道来,也丝毫不费力。

但皇上如今钦点他教导漠北王嫡长子,他便有些为难。

太子五岁启蒙,又极为聪颖好学。他再加以引导,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可祁子澈不一样,漠北虽归于尧国,但终究是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民众受到的教化远不及中原百姓。祁子澈能熟识汉话已是不易,再拿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来考他,确实艰难。

林嗣宗心下盘算着,皇上对漠北的态度虽一向以拉拢为主,但漠北也是王土,皇上是存了收回来的念头。教导祁子澈,不过是为将他软禁于京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小王爷好不好学,学的了多少,似乎均与他无关,他只管教导便是。

林嗣宗理清了思绪,心下便安定了许多。

翌日,林嗣宗入宫,指导二人学识。

冉彦和祁子澈早已在南书房候着了。冉彦对这些帝王学术已是烂熟于心,但上辈子老师对他影响颇深,他又向来是个尊师重道的,上南书房从不来迟。祁子澈因着是第一日入学,迟到了着实难看,两人便很有默契的早早来了。

三人互相行过礼,林嗣宗便执起戒尺开始讲学。

“臣不知小王爷的功底如何,便先问问你。”林嗣宗走到祁子澈的书桌前,将手背在身后。

“老师你问便是。”祁子澈要微微仰起头,才能与林嗣宗平视。

“你可读过论语孟子?”

“略微知晓一些。”

“略微?”林嗣宗重复了一遍。

“父王曾请过中原的先生教导我们兄弟几个诗书礼仪,但……”但没几个听的进去的。

林嗣宗一听便明白了,这小王爷说的略微,也怕是不可信。

“小王爷,你的功底与太子殿下有些差距,臣便分开教学。臣先接着将太子昨日的功课,再根据小王爷的实际情况施以教导。小王爷若是对太子的功课感兴趣,可以旁听。若是觉得无趣,便先看看论语。”

“学生知道了。”祁子澈翻开崭新的论语,竖立起来,挡住了脸。

冉彦分出几分神来,落在祁子澈身上。林嗣宗讲的帝王之道,他不仅记的深刻,还应用自如,如今再听一遍,不过是做温习之用,用不着全神贯注。

“太子殿下,莫要走神。”林嗣宗眼尖的厉害,便拿着戒尺,狠狠的敲了几下。

冉彦收回神,面上露出些许歉意。

*

等下了学,祁子澈才把头从书里伸出来。林嗣宗吹胡子瞪眼也奈何不了他,便索性不管,对着他的后脑勺念完今日学的文章,便算了事。

祁子澈收了书,准备出宫回王府。

祁子澈认为所谓的文采学识都是不中用的,领兵打仗琢磨兵书足以,这些冉彦都是知道的。但他这般明目张胆的睡觉,冉彦哭笑不得。

不过留下来听课,过过耳也比没听的强,还能陪着他。冉彦也不打算阻止,他私心不浅。

“子澈,孤回东宫与你出宫顺路,一道走吧。”

“臣遵命。”

两人在一块似乎无话可聊,冉彦几次想挑起话头,都被祁子澈三眼两语给说冷了,他愣是接不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