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3/4)他们都说朕是傀儡 / 贺端阳涅幽水

玉。”苍临忍不住道。

伏玉还沉浸在自己的猜测之中,闻言抬起头:“怎么?”

苍临翻过身,将他重新压在自己身下:“这种时候,就不要再问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说完,他又低下头,吻住了伏玉的嘴唇,含含糊糊道,“时候还早,还是再做一点正事吧。”

伏玉想要反驳他,却无从开口,想伸手将他推开,但奈何与这人在身形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最终还是抬手环住了苍临的腰,让自己慢慢地沉沦在苍临的“正事”里。

窗外爆竹声四起,整个都城都笼罩在新年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喜气洋洋。旧一年所有的难过,所有的苦楚,都随着这一晚而烟消云散,等待他们的将是崭新的一切。

外面传来鼓楼击鼓的声音,苍临侧耳听了听,俯下头轻轻地亲了亲伏玉的额头:“子时到了,是新的一年了。伏玉,新的一年要如意安康,更要记得,我们已经是成过亲的了。”

伏玉微微抬头,与苍临贴了贴额头:“那你也要记得才是。”

苍临捉住伏玉的手,将它贴在自己的心口:“牢牢地记着呢,就在这里了。”

伏玉弯了弯眼角,眼底虽然有分明的倦意,却难掩面上的笑意,他将脸贴在苍临的胸口,闭上了眼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困了,要睡啦。”

苍临面色柔和:“好。”

第八十五章

大周远征三年元朔日, 依例举行祭天大典。这是贺鸿仪自登基以来, 大周举行的第一次祭天大典, 完全依照祖制,流程几近繁琐,等全部流程终于结束之时, 所有人都身心俱疲,贺鸿仪下旨,设宴武英殿, 宴请群臣。

苍临在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太子贺赭齐坐在他的上位,正对面是楚王贺殷治。这兄弟二人的表情都不怎么好, 不知道是因为这大半日的折腾,还是因为前一日的事情。反观坐在上位的贺鸿仪倒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 好像刚刚的大典没让他感觉到丝毫的疲累。

御膳房为了这场宴席下足了心思,准备了丰盛的佳肴, 一一摆在百官面前,尽管每个人都又累又饿,却没人敢率先下筷。贺鸿仪起身, 举起了手中的酒盏, 笑吟吟地看着百官:“今日是元朔之日,朕刚好有两个消息要宣布。”

百官纷纷抬头,注视着贺鸿仪,贺鸿仪继续道:“昭容林氏端庄温良,入宫数月即怀有龙嗣, 甚慰朕心,封为贵妃。”

百官无论如何没想到,贺鸿仪居然会宣布这样一个消息。原来朝中的局势都集中在太子与楚王之间,甚至连苍临这个晋王都逐渐被忽视,但是现在又多了个龙嗣,如果也是个皇子,加上一个受宠的母妃,那这朝中的局势究竟会如何,谁又能说的清楚?

苍临微抬头扫了贺鸿仪一眼,贺鸿仪面上还带着笑意,一双眼睛却从百官脸上掠过,将每一个人此刻的表情都收入眼底。半晌之后,他突然开口:“怎么,你们对朕的册封有什么异议?”

百官这才从惊愣之中回过神来,齐齐地开口道:“臣等不敢,陛下圣明。臣等恭喜陛下。”

贺鸿仪的唇角慢慢地向上扬了起来,他晃了晃手中的酒盏:“那先喝了这杯酒,朕再宣布下一件事。”说完,手腕抬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众朝臣也不敢犹豫,跟着喝尽了杯中的酒。

贺鸿仪将双手覆在身后,在龙椅之前慢慢地走了几步,缓缓道:“前朝叛臣陈原谋害旧主,占据西南一隅,时日若久必成大患。而我大周开国之后,百姓安居,国力稳定,是时候收回西南了,众卿以为如何?”

朝中很多的文武官员都是从前朝过来的,这些人与陈原曾经同朝为官,在陈原把持朝政之时也曾受过此人的压制,也最是了解此人的狠厉与残忍,将这种人留在西南,将来确实有可能成为大周的威胁。依着大周现在的国力,趁着西南还不能成气候,将其了结,倒是确实是明智之举。

只是,若要出征,派谁出征就成了最紧要的问题。大周朝中若论战场经验,论把控大局的能力,甚至出征的胜率,无人赶得上贺鸿仪。但是贺鸿仪现在毕竟是一国之君,仅仅是收复西南并不值得皇帝亲征,但之后选谁为行军元帅,倒是一件值得考量的事情。

群臣忍不住开始讨论起来,苍临兀自坐的安稳,倒是察觉到自己身边的贺赭齐仿佛跃跃欲试,有些坐不住的感觉,但还没等他开口,对面的贺殷治已经抢先开口:“儿臣自请出征,替父皇收复西南,分担烦忧。”

贺赭齐再也坐不住,也跟着起身:“还是由儿臣率军出征更为合适,毕竟二弟并没有自己率军出征的经验,陈原此人最为狡猾,此战又不容有任何的闪失。儿臣与陈原手下的赵楹曾在河东对峙许久,对此人甚是了解,派儿臣出征的话,胜算更大一些。”

贺鸿仪的嘴唇向上扬了扬:“你二人为父分忧的心思,朕甚是欣慰。”说完,他将目光转向苍临,“苍临,你的二位兄长都自请出征,你又意下如何?”

“儿臣自然也想为父分忧,只是儿臣不比两位兄长,并未在军中历练过,实在不敢自荐。”苍临微低头,回道。

贺鸿仪看了他一眼:“有这个心思总是好的,虽然先前未在军中历练过,但眼下不就是有这么个机会吗?”说完他扫量了一眼太子与楚王,“你们都是朕的儿子,朕自然希望你们都能够成为文